小暑就要到了,“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意即為小熱,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的時候。小暑的到來意味著進入了盛夏,“三伏天”的頭伏熱浪也即將襲來。“小暑熱,果定結”:田里的棉花開始開花結鈴,早稻、春玉米處于灌漿乳熟期,農民朋友要忙于在田間追肥、防治病蟲等管理工作。
小暑的氣候特點則是“悶熱、潮濕、雷暴、冰雹”,也就是俗話說的“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天氣也將越來悶熱和潮濕,讓人感到無處藏身;而且因大氣層結不穩(wěn)定會多發(fā)“雷暴、還會常伴隨大風、冰雹”。鑒于以上的氣候特點,人體出汗多、消耗大、胃口變弱、懶得吃東西。這時,要注意及時補充營養(yǎng),飲食上除了以清淡為主以外,還要多吃些清熱解暑、排毒去燥的食物。在民間,講究“小暑吃三寶”,也就是“黃鱔、蓮藕、綠豆芽”的習俗,也正是順應時節(jié)、應季而食的體現(xiàn)。
一、黃鱔
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參”,入夏后黃鱔進入產卵期,在小暑時節(jié),正是黃鱔肉質肥美、營養(yǎng)也是最佳的時候,黃鱔中鱔魚素、蛋白質、豐富的維生素A等含量非常高,吃起來既滋補、還能祛濕、預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瀉,這也正是“夏吃一條鱔,冬吃一支參”的道理。
黃鱔吃法多樣:“爆炒黃鱔”、“黃鱔粥”、“清蒸黃鱔”、“豆腐燉鱔魚”、“紅燒鱔段”、“干煸黃鱔”、“黃鱔土雞湯”等等吃法。這里,推薦“大蒜燒黃鱔”,因為大蒜揮發(fā)油中含有的大蒜辣素等具有明顯的抗炎滅菌作用,而且燒熟的大蒜吃起來也軟糯下飯。
大蒜燒黃鱔的做法:
原料:鱔魚2條,大蒜一頭,姜片、蔥末、鹽、生抽、老抽、料酒、胡椒粉、面粉、豆瓣醬、水淀粉、食用油適量
制作方法:
1:先將鱔魚去除內臟、骨及頭尾,切成小段后,放到盆中,加入適量的食鹽和面粉,用手輕輕地揉搓黃鱔表面,然后用水沖洗干凈,這樣,可以更好地去除黃鱔的粘液;然后將清洗好的鱔段加適量料酒及胡椒粉腌制10分鐘。大蒜剝好瓣后洗凈備用。
2:火上坐鍋,鍋熱倒油,油熱后下入鱔魚段、大蒜,再加入少許食鹽入底味。煸至鱔魚段不粘鍋時盛盤備用。
3:鍋中再加入少許油,油熱后下入姜片、豆瓣醬,炒出紅油后,加入適量清水,再加入適量生抽、老抽、胡椒粉、食鹽,調色調味。然后下入鱔魚段、蒜瓣,蓋蓋中火燒。
4:15分鐘左右,鍋中湯汁漸濃時,下入少量水淀粉,再加入蔥花,攪拌均勻后即可關火裝盤。
黃鱔在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2點:
1:黃鱔必須吃活的、也就是現(xiàn)殺的,不能吃死的;死的、變得僵硬的黃鱔體內的蛋白質已經發(fā)生了變質,食用后對身體不僅起不到滋補的作用、而且傷害較大,容易產生身體不適、甚至中毒等情況發(fā)生。
2:在烹飪中一定要高溫、燒熟燒透,這樣才能有效去除黃鱔體內的寄生蟲,吃起來也安全、放心。
二、蓮藕
“小暑吃藕”,蓮藕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膳食纖維及鈣、磷、鐵、鉀等礦物質。在一些臨湖、臨水的城市,如武漢,在這個時節(jié),菜場里隨處可見賣蓮子、蓮藕、藕帶等新鮮的藕產品。宋朝詩人陶弼在《詠藕》中寫道:“與君消酷暑,瓜李莫相猜。”小暑時節(jié)多吃蓮藕,有助于清熱消“內火”。
蓮藕家常吃法主要有“涼拌藕片”、“桂花糯米藕”、“鮮藕燉排骨”、“藕肉丸子”、“炸藕盒”、“魚香藕絲”、“藕粉糕”、“藕餡餃子”等等吃法。下面,推薦適合夏天的涼菜:涼爽爽、甜絲絲的“桂花糯米藕”。
桂花糯米藕的做法:
原料:藕1根,糯米半小碗,干桂花、紅棗、紅糖、水淀粉適量
制作方法:
1:先將糯米清洗干凈,提前用清水浸泡一夜。
2:將藕削去外皮、清洗干凈后,從一頭用刀切下2-3厘米厚度,然后在清水中反復沖洗藕眼,去除淤泥。
3:用筷子將泡好的糯米填入藕眼,邊填邊用筷子將糯米捅結實,灌至8分滿后把剛才切下的藕段,蓋在原切口上,用牙簽固定。
4:火上坐鍋,放入糯米藕,加入沒過糯米藕的清水,再放入幾勺紅糖和幾粒紅棗,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煮40分鐘,(期間記得將藕翻個身),關火后再燜一個小時。
5:火上另坐鍋,鍋中倒入半小碗煮藕的湯汁,再加入適量的紅糖、干桂花、水淀粉,燒至濃稠,這樣甜汁就做好了。
6:煮好的蓮藕撈出稍晾涼后、切成片擺盤,然后淋上燒好的甜汁即可。
三、綠豆芽
比起綠豆,綠豆芽的營養(yǎng)價值更高,它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纖維素、胡蘿卜及多種礦物質;小暑時節(jié),適當多吃些綠豆芽,不僅能增加食欲、清暑熱、還能為人體提供日常所需的多種營養(yǎng)。更重要的是:綠豆芽熱量很低,也是夏季瘦身佳品之一。
綠豆芽易熟,在烹飪時,大火快炒即可,適當加入一點食醋,不僅減少維生素的流失,而且吃起來清脆爽口;另外,再搭配姜末、韭菜、辣椒絲等,就能很好的中和它的寒性,吃起來更安心。除了“綠豆芽炒韭菜”、“肉炒綠豆芽”、“豆芽炒粉條”等主要的吃法、還可以作為涼面、卷餅、炒餅、水煮肉等的主要配菜。下面,推薦“雞蛋木耳炒豆芽”:
雞蛋木耳炒豆芽的做法:
原料:豆芽200克,雞蛋2個,干木耳一小把,姜末、蒜末、蔥末、花椒、鹽、生抽、香醋、面粉、食用油適量
制作方法:
1:將干木耳在水中泡發(fā)后,加入少量面粉將表面揉搓幾下、再用清水洗凈后焯水過涼;綠豆芽洗凈;2個雞蛋在碗中打散備用。
2:火上坐鍋,鍋熱倒熱,油熱后下入蛋液,攤成蛋餅后攪成雞蛋塊,盛出備用。
3:鍋中再放少許油,油熱后下入花椒,炒出香味且花椒變黑后撈出,然后下入蔥、姜、蒜末,炒均勻后,下入綠豆芽,大火煸炒,沿鍋邊淋些香醋,攪拌均勻后,加入木耳、雞蛋,再加入適量的生抽、鹽調味,翻炒均勻后即可出鍋裝盤。
小暑,田地正值生長的莊稼、果園里長勢正旺的果子很可能要遭受水澇、冰雹的侵襲,不少農民和果農朋友在一邊搶險的同時、也免不了對收成減少的一聲嘆息;隨著高考分數(shù)的出爐,又有多少學子與家長激動或興奮地流淚、暗自惋惜或憂傷。林清玄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生存之不易,成長之惟艱,再忙再累,別忘記即時而食,適時補充營養(yǎng),讓身體更棒,平安健康過小暑~
每天的柴米油鹽讓我們對瑣碎繁雜的廚事早就沒有了“若如初見”的感覺,但可是然而but,“不計得失、渾然忘我、樂在其中”依然是我們每天的不懈追求。愛生活、愛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龜編輯原創(chuàng),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喜歡我就~關注!~點贊!~支持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