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在《阿飛正傳》里說:
“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可以一直地飛呀飛,飛得累了便在風中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可以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他死亡的時候。”
他就是那只鳥,最后在2003年4月1日那天,飛了46年,終于飛得累了,便選擇在風中睡覺,再不下地,不進人間……
今天是張國榮“哥哥”去世的日子。18年,看似很長,但對于榮迷來說,卻仿佛彈指一揮間。每年的4月1日似乎都成了榮粉的“抗擊抑郁癥日”。榮粉們紛紛以此種形式緬懷、告慰被抑郁癥奪去生命的哥哥,同時也以這種形式提醒抑郁癥的危害。
可能有人認為,自殺是一種怯懦的行為,似乎是哥哥不夠勇敢。其實哥哥所患的生理性抑郁癥,是大腦內部結構發生了病變。
一位抑郁癥醫生曾經說過:
這種折磨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尤其是蔓延到全身發病的時候,已經非常無望。
2002年,張國榮偷偷服用過量的藥物來了結自己的生命,當時幸好被摯愛唐鶴德發現,及時送醫搶救了過來。此后張國榮嘗試過要和唐先生一起抵抗病魔,但無奈病情來勢洶洶,他根本毫無辦法。
在病情加重的后期,張國榮曾對姐姐張綠萍哭訴:“我又有錢,又有這么多人疼愛我,我又這么開心,可它(抑郁癥)不認的。”
之后張國榮能堅持一年多時間,已經相當不容易了。哥哥的經紀人陳淑芬曾經透露,張國榮的病情在嚴重時期,已經引起了全身各個部位的抽痛。每一次發病,都好像要把他身上每一根筋抽斷一般……
哥哥最后的縱身一躍也許很無奈,但絕不是懦弱,不是認輸,更不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是因為拍了電影出不了戲。張國榮堅持過戰斗過,他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對抗病魔,盡管最后是以失敗告終,但在所有歌迷心中,他依然是個了不起的戰士。
抑郁,作為這個時代所“時髦”的疾病,它不僅帶走了巨星張國榮,也帶走那個喜劇演員羅賓·威廉姆斯。這種病,已是我們這個時代,社會與家庭所不能承受之痛。
早在幾年前,國際衛生組織就曾將抑郁癥列為世界首位的致殘疾病,目前全球大約有3.5億的抑郁癥患者,其危害程度遠遠超過于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癥等似乎“更致命”的疾病。
什么是抑郁癥?
抑郁癥(depression):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以抑郁為主要癥狀的一組心境障礙(mood.disor.ders)或情感性障礙(affective.dis.orders),是一組以抑郁心境自我體驗為中心的臨床癥狀群或狀態。
抑郁癥到底有哪些臨床癥狀呢?
有些人認為,抑郁癥就是“不高興”。實際上,抑郁癥與一般的“不高興”有著本質區別,根本不能混為一談。它有明顯的特征,綜合起來有三大主要癥狀:
1、情緒低落。
2、思維遲緩。
3、運動抑制(主要表現為運動機制受限)。
很多人只具備其中的一點或兩點,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有些人對興奮表現“木然”,例如遇到高興的事不興奮,但稍拂己意,便會發怒,表現為一觸即怒、易激惹、敏感多疑、固執,總是感到不順心。
引起抑郁癥的因素有很多。
主要包括遺傳因素、體質因素、精神因素等。
抑郁了,怎么辦呢?
抑郁傾向、抑郁癥狀、抑郁癥是不同的概念。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大部分人可能在環境的壓抑、壓力和身體的某些不適的情況下帶來一些累積,也會出現一些情緒低落、不想講話、睡眠不好的情況,我們可以在覺察、了解的同時,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1、 試著梳理問題。
可以用筆和本子,寫下自己所處的現狀,所面臨問題,自己能做到的最大努力,最好的結果,最壞的結果,這些都一一列出來。梳理可以讓你看到當下,心里會因為明晰而通暢。
2 、完完全全接納自己。
這一點并不容易,但不管你是否完美,試著接受自己。不論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么,試著接受生活帶給你的一切。
羅曼羅蘭說: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你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認識自己,才能和自己好好相處。我們可以不那么完美,只要一直在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更美好的路上就好。
3、多閱讀,保持好奇心。
閱讀可以給我們的精神世界帶來大量的養分。好奇心可以讓你時常有新的視角、體驗和發現。
4 、找一項適合你并且令你愉快地運動。
跑步、練太極,享受音樂,打球等,培養興趣和愛好,找到并實施能夠讓你感覺愉快,享受過程的一種或多種方式進行自我調理。
5、多和正面、積極、陽光的人溝通、交朋友。
雖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我們還可以選擇珍惜和感恩,放大那十之一二!
6、如果是中度抑郁和焦慮癥,則不要僅局限于自我調節這個方法,自我調節只限于初期或者說僅限于抑郁焦慮情緒,而不是真正的抑郁焦慮癥。如果是中度,請務必去咨詢醫生。
抑郁不是我們的敵人,抑郁癥患者不是受害者。
作為患者的家人、朋友、同事,要正視患者,多陪伴,多傾聽。
試著常說:沒事兒的,你繼續說,我在聽,我理解,我們就在這里,盡力帶他們走出陰霾。
如果快樂太難,那我祝你平安。
------《你好舊時光》
祝福各位身心一體,四月安好!
歡迎關注@晴漫?,持續為您分享情感心理學內容,一起為愛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