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先天的差異并不大,為什么有些人年紀輕輕就實現了財務自由,而有些人絞盡腦汁都賺不到錢。
今天遇到《富足》這本書我才明白,會賺錢這件事不是自己努力就可以完成,還得理解這個世界的規律,知識的層次,擁有決策的能力和一些做事的方法。
本書作者吳軍是硅谷投資人,畢業于清華大學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是計算機科學博士,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和網絡搜索專家。
在本書中作者提出,人在解決了溫飽之后,最終的快樂來自精神上富足,任何人能夠做好這三件事,就有希望成為精神上的“富翁?!?/p>
①認清自己,以開放的態度接受外面世界的輸入。
②在“道”的層面提升自己,而不是滿足于掌握一些“術”的技巧。
③從學習知識上升到獲得智慧。
用數學思維認識世界
曾經我的觀點是只要自己肯努力,多做事,多去嘗試不同的行業與技能,積累一些經驗,賺錢是自然而然的事。
到現在才發現,學了很多東西,好像也都知道一些皮毛,自己根本沒有一項精通的技能。
一直以來接受“勤勞就會致富”的觀念,每天除了上班工作外,下班還想到兼職做副業,每天忙碌奔波,到頭來還是沒有錢。
很多時候我們賺錢的思維都還停留在做加法的階段,雖然有進步,但是賺錢的速度不夠快,聰明的人會做減法與乘法。
做減法不是自己變懶惰了,而是專注的去做一件事,我們不需要給自己的名片上貼許多標簽,只需要在一個標簽的后面加一個某某領域的專家。
會賺錢的人都在做乘法,對于他們來說,一個技能就是一個杠桿,能夠把這個技能用在各個領域里,把自己的特長發揮到極致,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按照乘方增長的速度放大。
在數學的世界里,不僅有正數,還有負數,如果決策錯了,道路走反了,這個負數就會越拉越大。
凡事皆有成本
曾經我與很多人一樣,很喜歡免費的東西,拿到一些免費課程,領了一些免費東西,心里就會特別的開心。
后來我也漸漸的明白,這些免費的東西都是有成本的,當拿到一些免費課程的時候,我會花自己的時間去學習,有時候這些免費的其實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浪費自己許多時間。
去領了一些免費物品,排隊耽誤時間,領回家后又沒有多少用,還要騰出空間來儲存,每一次整理房間時候又花時間來整理這些沒用的東西。
凡事都有成本,這個道理大多數人都懂,但是真的到生活中,很多人又都會忘記,都會進入一個誤區。
①舍不得拋棄沉沒成本,就比如花了50元買了一張電影票,看了幾分鐘覺得不好看,但是心想錢都花了,必須看完,接下來強迫自己花了2小時看完。
②有些人喜歡玩股票,一年下來有時候覺得自己沒有賺沒有虧,還覺得可以,其實如果這個錢就放銀行的話,還是有一些收益的,說明還是虧了,隨時要注意隱形成本。
③人的格局要大,境界要高,貪小便宜的事千萬不要去做,有一句說得非常好,你貪別人的那點利息的時候,往往有些人在貪你的本金。
不怕慢,就怕停,更怕反復
不怕慢就怕停這個道理我們應該在很小的時候就懂,比停更可怕的應該就是走回頭路。
單位有個同事,前幾年為了自己的目標想要出去創業,折騰了幾年后,所經營的項目全部虧出去了,然后又回到了單位。
與她一起的同事,已經晉升到更高的崗位,回來后她原來的崗位沒有了,又從底層一步一步做起。
希望我們每一年都有進步的痕跡,這種進步哪怕看起來很慢,但是我們也不應該原地踏步或者一年一年的重復著自己的生活。
我們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人的財產,榮譽都有可能消失,但是學到的本事是屬于自己的,一旦掌握了,這個誰也拿不走。
寫在最后
很慶幸自己能夠遇見《富足》這本書,讓我重新改變一些原有的認知,想要賺錢,成為一個很富足的人,努力勤奮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改變自己的思維,你的認知,你的經驗,你所處的位置,都是決定自己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