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娃在外,發生了件小事,極小的事,但若是往他處想,也應該算是件大事。因為關乎孩子的獨立性。
晚上陪娃上舞蹈課,大家都在談論中關村二小的事情。說到受到傷害的孩子,無不表示同情。并由人推己的認為,一定要培養娃的獨立個性,自我保護意識。這樣,不論娃處于何種情況,不至于太過被動。我很贊同,自己對娃,基本也是本著這樣的原則。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我很是質疑有些家長,是否真的知道如何去培養孩子的這些能力。
孩子們上完舞蹈課,我們一并去吃晚餐。其間一個小朋友準備分享她的漂亮大貼畫,但另一個娃YY和伊沒等人家分就去搶那個最搶眼最漂亮的花朵貼畫。結果YY搶了上面的花,伊沒搶著,很不開心的撕下了底下的粘片片。YY問伊要粘片片,伊不給。我見YY很生氣,便勸伊把粘片片給YY,但伊堅決不給,且還氣鼓鼓的樣子,我沒再堅持。YY和她的媽媽一直在邊上試圖說服伊。后來因與邊上媽媽聊天,沒注意他們說了什么,只是她們仍在向伊討東西,只是話語變了。“伊,你不是答應YY,她好好和你說話,你就給的么?那你現在給她吧!”一直這樣說,伊讓她們別說了,說是很煩,很吵。
我們點的米線上來了,我給伊盛了碗,她們母女還在繼續說。我問伊可不可以把那個自己用不上的東西給YY,伊說她有用。我知道,肯定說不動她。于是轉向YY媽媽,“先別說了,吃飯吧,吃完再說。” 誰知她說,“不行啊,拿不來YY絕對不會吃飯的。”這時我已經有些生氣,但還是忍住了情緒。“你看,我也問伊要了,她根本就不會給,我總不能把東西從她手里搶過來給YY吧?既然現在不給,就先吃飯吧!” 可是,人家仍在那不停的向伊說,伊一邊吃飯,一邊說太吵說不給還捂耳朵。邊上的媽媽估計也是看不過去了,也都建議先吃飯再說。YY媽還是又說了會兒,可能是覺得實在是無望了,才作罷。還不忘告訴她女兒,“伊答應你了,但她沒有給,不是你的錯,是她的問題,我們先吃飯。”YY沒說什么。她的媽媽去了隔壁店取餃子。
這時,伊看到桌上有一副沒用過的筷子和勺,遞給YY。YY說了謝謝。伊又幫她把筷子外面的塑料包裝去掉,然后又把那個爭了半天的粘片片給了YY。只片刻,兩個孩子就和好如初了。
雖然她們一直讓伊很不悅,但我沒有強硬插手,因為我相信伊有這個處理能力。這不是什么大事,她自己能面對的,讓她自己應付好了。我不知道換個家長會怎樣。但我不是個喜歡事事都去插手的家長。
其實孩子之間發生點什么,她們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處理。如果大人一味的干預,就不是孩子在解決問題,而是大人自己。伊和YY因爭搶東西而相互不悅,這在孩子之間,是多正常的事!你什么都想去替孩子爭取,代替孩子去行事,還談什么獨立性培養?孩子以后遇到事情,大概也是會想,“我爸爸媽媽會幫我的。”但你既不是保姆也不是秘書,也不是終身保鏢。娃的未來,不是你想保護就能保護的。
想要個獨立的娃,就請學會先放手。你放手了,孩子才有獨立的機會和可能。因為她需要從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中,學會如何解決矛盾,如何面對困難。她需要累積經驗,以應對自己世界里的事情。他們的世界,終歸,不是大人們能完全把控的。為Ta好,就請放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