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從未告白,在他們的記憶里愛過我的人,我無從知曉。還有些人通過寫信或口頭的方式表達過,然而他們愛的是不是我,我亦無從知曉。我唯一知道的,是我曾愛過誰而已。
這些無從知曉里,有一個很特別的例子。有位少年曾給我寫過一封告白信,字寫得潦草狂放,中等個頭眼睛長條,一邊嘴角微微翹,笑起來有點邪氣,偶爾打架經常翹課,常常被點名。
人生中第一次收到男生的告白信,合上又打開,看了好幾遍,有些難以置信,他怎么會喜歡像我這樣的女生?左看右看,都覺得像是一個惡作劇。為什么覺得這封告白信是一個惡作劇,并不是簡單的自卑,而是背后有青春期福爾摩斯推理。
剛開始發育的年紀,會有一種自覺,關于什么是“女人味”和“受歡迎”是不用人教導的。同為女生會非常留意身邊出落得“更有女人味”的女生,也喜歡自己玩耍的朋友圈有“受歡迎”和“好看”的女生,可能隱隱地相信“近女者女”。
我這樣的女生,是頭發相對短,眼睛相對小,長相不出眾,身材基本沒有,成績中等,除了愛笑活潑,各方面都普通的那種女生。因此,我的青春期交友策略就很自然地演化為——和許多“好看”的女生維持較好的關系,做紅花邊上最翠綠的葉子,這樣不僅能接近八卦前線,還能作為電燈泡攤上一些好玩、好吃的福利。
這位告白的男生就屬于站在八卦前線的那一類男同學,而他恰巧和一位“好看”的女生私底下關系不錯,這點我知道。鑒于男生很受矚目、長得痞帥,不乏人喜歡,這點我也知道。因此,他為什么向我告白?就有了很多可能性。有一個可能性,就是打賭性質的試探——這種普通又傻樂的女孩兒被告白后的反應。
在這個推理下,按捺住初次被告白的忐忑,像個老手一般,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地和這位男生,上演了無數次的擦肩而過。這樣的假裝,一口氣演了許多集,盡管之后,我們曾肩并肩散步過,在電影院偶遇過,有過書信往來。彼此之間,既沒有聊過當年的告白,也沒有說明彼此的心意。他的身邊似乎從未缺少過波折和曖昧的女子,我也樂于從別人那兒聽說有關他的八卦,從不主動打聽他的下落。
這就形成了新的情況,就是對方告白了,而我不知曉。既不知道他是否愛過我,也不知到我是否愛過他。唯一知道的是,彼此因為這告白都心跳過,就像一本有著紅色玫瑰封面,卻從未打開的青春福爾摩斯小說。
登上心靈自由號的第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