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
(資料來源——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全國中草藥匯編)
別名——田七、田漆、滇七、參三七、盤龍七、漢三七、山漆、血參、金不換。
藥科——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及根莖。
產(chǎn)地——分布于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藥類——化瘀止血。
藥性——溫。
藥味——微苦、甘。
入經(jīng)——肝、胃。
功效——散瘀,消腫,止血,定痛。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崩漏,便血,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
現(xiàn)治——心絞痛,急性壞死性節(jié)段性小腸炎,慢性前列腺炎。
參治——血出不止,眼出血,吐衄,咳血,大腸下血,經(jīng)水不止,尿血,產(chǎn)后血多,產(chǎn)后血暈,赤痢血痢,氣血虛弱,血虛頭暈,血運,血痛,瘀血,癥瘕,惡露不下,重度赤眼,痛經(jīng),無名癰腫,跌撲杖瘡,虎咬蟲傷。
藥理——長期用藥基本無副反應(yīng)。一切新血皆止(吐衄、崩漏、刀傷、箭射等),一切瘀血皆破(產(chǎn)后、經(jīng)期、跌打、癰腫等)。斂新血,行瘀血,造血,溶血,溶栓,和營,通脈,強心,保肝,增強免疫功能,延緩衰老,抗炎,抗腫瘤,抗病毒,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抗動脈粥樣硬化,降血壓,降血糖,降低血中膽固醇,耐缺氧,促進生長,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代謝,改善腦缺血,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血小板聚集。
用法——水煎,研末,外用(磨汁涂、研末撒或調(diào)敷患處)。
用量——水煎(常量3~9克),外用(適量)。
禁忌——孕婦慎用,血虛吐衄者忌服,血熱妄行者禁用。
自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