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p師兄的《給投資新手的極簡股票課 (小白理財)》是好友@墨瀾young推薦的,兩天的碎片時間就讀完了,輕松有趣,太適合股票小白。
股票小白是什么樣子呢?一種是新股民,覺得股票是提款機,其實對股票一無所知,這是標準的小白;一種是老股民,雖然股齡不短,卻連股市的基本邏輯都不清楚,賠和賺都是靠跟風,這也是小白。
為什么我會推薦這本書
第一,采取故事形式趣味十足。我一直覺得一本好書,舉重若輕最好,把簡單的問題說復雜很容易,把復雜的問題說簡單才難。股票這么高深的領域,作者用對話的形式,來來往往,篇幅不多就說明白了,厲害。
話說,我接觸股市幾年了,什么市盈率、市凈率、股息率自始至終都是稀里糊涂,直到讀了lip師兄的書,才覺得明白了,唉,當然也可能是我太笨,噓,人艱不拆。
第二,理財干貨蘊含人生哲理。作者除了闡述股票的入門概念,還會在字里行間向讀者傳遞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比如他會提醒你要堅持學習,因為“學習與不學習的人,在每天看來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在每個月看來,差異也是微乎其微的; 在每年看來,差距雖然明顯,但好像也沒什么了不起的;但在每5年來看的時候,可能已經是財富的巨大分野。等到了10年再看的時候,也許就是一種人生對另一種人生不可企及的鴻溝。”
他會告誡你要保持獨立思考,因為“集體的愚蠢是最沒有成本的愚蠢,也是代價最高昂的愚蠢。”
好了,道理說完了,說干貨,關于炒股的干貨。
1.上證指數是什么
上證指數是中國最重要的股票指數,簡單來說,如果把股票比喻成班級里的學生,上證指數類似于全班考試平均分。平均分越高,說明整體考得越好;平均分低,自然就說明股票整體是在下跌了。
2.不同的股票價格沒有可比性
股票新手通常會遇到一個誤區就是,認為越便宜的股票,越值得買。事實卻并非如此!
“股票每股的價格=公司的市值/股本。除了日常的股價波動外,還會受到拆股、配股、送股、轉股,甚至是分紅的影響。不同的公司,市值、股本數量都不一樣,股票價格自然并沒有可比性!”
3. 選股的三個重要指標
第一個叫市盈率,簡稱PE。
PE=市值/凈利潤,代表回本年限,也就是如果你現在買入該公司股票,需要多少年能回本。一般來說,這個值越低越好。
舉個栗子:一家火鍋店市值200萬,每年能賺200萬,PE就剛好是1。如果一年能掙20萬,則PE是10。
這個數字是靜態市盈率,用過去一整年的利潤計算出來的。此外,還有一個動態市盈率,是用未來一年估算的利潤計算的。
但是利潤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甚至可以成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此市盈率并不那么可信。
所以,使用PE作為股票考量因素的時候,還要結合其他指標來看,同時要特別注意公司利潤的可持續性,如果一家公司虧兩年,賺一年,這個值就沒有意義。
第二個叫市凈率,簡稱PB。
PB=市值/凈資產,代表的是企業凈資產的溢價率。
如果PB等于1,說明剛好以凈資產價格買入股票; PB小于1,我們就說這是在折價買入股票; PB大于1,就叫溢價; 當PB變成負數的時候,說明公司資不抵債,不要把它當成普通的股票看待; 當公司的PB非常高的時候,說明它的價格被抬升得很高,甚至有泡沫風險,就要小心。
第三個叫股息率,一般不說簡稱。
股息率=年度分紅金額/股票價格。
以工商銀行為例,2016年工商銀行每股分紅0.233元,現在每股股價4.4元,那它的股息率約為5.28%。比定期存款高,從這個角度來講,還是不錯的。
作者給出一個評判股息率的標準:和三年期銀行定存利率比較,高于這個值算好,低于這個值較差。
至于大幅度超過定存利率的公司,比如最近一年高達10%,也不要激動,需要仔細檢驗:這種股息到底是偶爾出現,還是長期維持的。 畢竟,分紅要注意長期穩定的公司,偶爾脈沖式發一下的也要小心。分紅不易,且分且珍惜。
股息率還有一個伴生指標,叫分紅率,是用分紅金額除以凈利潤。代表的是公司愿意把掙來的錢拿幾成去分給股東。很多私人企業,分紅率會是100%,也就是把100%的利潤都分掉。
依據作者的經驗,如果一家上市公司過去5年的平均分紅率是30%—50%,是合格的,說明還算慷慨;如果是高于50%,那就是非常慷慨;低于30%,就有鐵公雞的嫌疑了……
小白學會了這三個最重要的股票體檢指標,基本能評價出不好的股票。
4.什么時候買股票呢?
古羅馬詩人賀拉斯在《詩藝》中曾說:‘現在已然衰朽者,將來可能重放異彩。現在備受青睞者,將來卻可能日漸衰朽。’股市周期往復,跌多了會漲,漲多了會跌,這是顛撲不破的鐵律,對策應該是在低點進場,在高點離場,這是七歲小孩都能想到的道理。
只要你能做到不在高估時進場,并且在泡沫時逐漸退場,這么簡單的一條,就戰勝了大部分的股民,也擺脫了‘七虧二平一賺’的魔咒。
股票有PE、PB和股息率,股票指數也有。
如果整個指數的PE和PB都很低,則代表市場大面積的股票都很便宜,市場看似死氣沉沉,但其實往往孕育著機會。如果在此時買入一組股票,長期持有,想虧錢都難。
什么樣的PE和PB是高,什么樣的是低?
各個市場,表現有所不同。
中國內地的A股,更加年輕,波動更大,也一直是更貴。上海市場在15PE,深圳則高達20PE。如果上海超過20PE,深圳超過30PE,就要嚴重提防。對應PB的分水嶺分別在2PB和2.6PB。
將來這個估值中樞可能會不斷下降,向成熟市場靠近。
作者將市場環境分為三個階段:
昂貴甚至泡沫階段;便宜階段;模糊階段。
具體操作是:在昂貴階段逐漸賣出股票,泡沫時徹底清倉,轉移到債券或者債券基金中去。便宜的時候不斷加倉買入自己看好的股票,并且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
如何構建便宜的股票組合?
第一,購買股票指數基金。當你買入指數基金的時候,買入的是一堆股票,主要的指數有:
中國A股: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紅利指數、創業板指、深證100;
中國香港:恒生指數、恒生國企指數;
美國:標普500指數、道瓊斯指數、納斯達克指數。
第二,便宜組合法。構建自己的便宜“基金”,再就是在便宜時期,買入低PB、低PE、高股息的股票組合。定期檢查,賣出不再便宜的,買入更加便宜的。
這個方法之所以有效,在于它不是時時時刻刻有效,而是——只是保證長期來看,你能獲得收益。
5. 入市前請務必牢記
a. 股票投資以定要用閑錢投資。最好是3年內都不會使用的閑置資金。還有,犯蠢趁年輕,在自己有大量時間和機會重來的時候,用很小的代價獲得寶貴的投資經驗,非常值得。
b. 不要和別人比收益。嫉妒,是災難性的思想狀態,只會讓人們失去理智。
c. 復利的核心在于穩定的收益,要保住本金,防范虧損。賺兩次100%,只要之后虧一次80%,馬上變成累計虧損20%,相反便宜組合波瀾不驚,沉悶無趣,長期來看卻有穩定收益。
d.永遠不要奢求自己能把握所有的投資機會。在復雜的股票世界里,只有兩種人:無知者和不知道自己無知的人。 “巴菲特是世界上投資股票最成功的人。這個沒有異議吧?但是,即便聰明如他,也錯過了很多的投資機會,他認為自己完全不懂科技股,所以也絕對不投資它們。而過去幾十年,美國市場最主要的力量就是科技股票:IBM、微軟、蘋果、谷歌、亞馬遜、Facebook。
e.不要等到全部學會再入市。很多人,都以為應該等自己全部學完之后再開始買股票。這完全是應試教育后遺癥。很遺憾,股票永遠沒有‘學完了’的那一天。股神巴菲特戰績無雙,80多歲高齡,仍然堅持學習和補充知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縱身跳入市場,親自體會股票的魔力、美好、殘酷、糾結,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要素。”
我還喜歡作者的一句話,簡單粗暴,道理卻明了,“從長期來看,股票的賺錢能力最強,秒殺其他所有品種,是當之無愧的大殺器。甚至可以說,作為一個普通人,如果你不投資股票,等于是錯過了人類文明。”
其他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