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提到書法作品的時候,首先想到的還是王羲之,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等書法大家。常常為他們的筆法所震撼。而書法除了被欣賞之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仍然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們的簽名,我們所寫的材料,所要填的表格等,都離不開我們用筆所寫下的文字。那么如何欣賞一幅書法作品呢?如何判斷我們的字寫得是否好看呢?北京大學書法教育與研究中心研究員方建勛先生,在他的新書《中國書法通識》之中,就為我們介紹了書法相關的許多知識。讓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了解和認識書法。
方建勛先生是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南京印社社員。主要的研究領域為書法篆刻理論與創作。他所寫的字將雄強與清秀,豪放與精微等對立因素和諧統一。多次參評入選獲獎??梢哉f是書法名家。他現任北京大學書法教育與研究中心研究員、校友書畫協會秘書長。這本《中國書法通識》就是他寫給年輕人的一本書法普及書。期待年輕人能夠感受書法,認識書法,熱愛書法。
這本書一共分為六大部分,包括書體、筆墨、性情、書寫、觀念與再造和習字。從不同角度展現了書法所需要關注的各種內容。這也蘊含了他所獨創的六度書法理論,隨著閱讀依次進入六重世界。而這也是得到app上“中國書法通識課”的教程。
提起字帖我們都知道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然而除了這幅作品以外,還有許多經典的作品。包括顏真卿所寫的《祭侄文稿》。前幾年這幅作品在外展出時,由于未被很好的對待,主辦方還遭到廣大書法愛好者的抗議。其他的名作還有《喪亂帖》《寒食帖》等。而在本書中,方先生就為我們指出了這些字帖的妙處。而不是像之前一樣,我們只會說太好了。
即使在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作為中國人仍然要懂和了解一些書法。和西方的拼音畫字母不同,我們的文字是象形文字。能夠直觀的體現寫字者的風格。而懂一些書法理論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代表了一個人的理論素養。我們需要真正發自內心地感受書法的好和妙。而書法也是一個人的門面,從簡單的寫字到動腦,再到融合哲學與美學。這是一門非常復雜的學問,也是一門偉大的藝術。
在懂得欣賞書法之后,更重要的也要實實在在的去實踐。將欣賞的理念轉化為自己的實踐。這就需要我們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書法的寫作是按照時間來的。也是不可逆的。寫好之后,也無法修改。而涂抹只會使作品變得更糟。這種藝術是有難度的,但是也是很有樂趣的。
讀完本書令我受益匪淺。不僅需要感受書法的美,更要實踐書法的美。寫好字,認好字,這看似普通,也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