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知道,有些藥材和食材都有毒性,也就是偏性,長期食用有毒的物質無疑對身體造成傷害。
那么歷經中國幾千年飲食文化的沉淀,時至今日,五谷雜糧仍是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
《皇帝內經》云:
五谷為養,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
可見,五谷被列為滋養身體的首選。
那么五谷雜糧在食材的三品分類中,處于何等地位?其功效和日常飲食方又是什么?
《古法輕斷食》課程簡介了最具代表性的五谷。現簡單梳理和總結如下。
一、稻米
1. 品性味及其功效
稻米俗稱大米、粳米,它是上品食材,氣平,味甘甜,是中和的能量狀態。
它能與五臟相融合,可補益脾胃,讓胃氣比較中和,既不會氣上逆而打嗝,也不下行而泄。
而且,稻米不僅補精氣,還通血脈,讓血脈更加通利,并且止煩躁、止口渴、止下泄,可以固攝津液。
因為口渴就是津液缺乏所致,而下泄則是津液下墮。
對于糖尿病患者,只要是沒有到依賴胰島素的程度,是可以喝大米粥,助力消渴,有一定康復作用。
2. 食養配方——濃米飲
用稻米食材制作的濃米飲,是一味非常好的飲品。
過去貧窮人家,如果身體出現可虛證,沒有人參等名貴的滋養補品,就可以選這個替代辦法。
農村常用大鐵鍋燒火做飯,可以煮大米到七八成熟之后,撈出米粒至篦子上繼續蒸熟,而剩下的米湯可再繼續煎熬出米油,這樣煮出來的物質很有營養。
寫到這里,突然想起來一個小故事,講的是一個有錢人家雇傭一位保姆操持家務做飯,每次熬粥熟了以后,自己先把粥最上面表層的米油揩掉吃了,剩下看似清亮晶瑩的米粥再端給主人吃,日久之后,主人發現保姆面色紅潤,后問起才知曉事情原委。
不管故事是否真假,但傳遞的信息就是濃米飲的良好滋補功效。
這種簡單平常的飲品,可經常喝,可以補虛,一般用于術后患者的康復期間。
此外,它還能止煩、止渴,止心痛,對于冠心病,心絞痛的慢病患者,也可以把濃米飲作為早餐之一。
二、小麥
1. 品性味及其功效
小麥是北方的主要農作物,也是上品食材,氣微寒,味甘??绅B心氣,肝氣,止煩口渴,止咽燥,止漏血,止唾血。
2. 食養配方——全麥煎
全麥,就是帶皮的小麥,用全麥煎湯喝,可以利小便,治暴淋,除熱邪,通水道,即再調氣和血的同時,還兼調水分,讓水液通道更通達。
比如,泌尿系統感染的尿頻你,尿急,尿痛,老人的前列腺炎癥、增生等。
另外,可以除掉心理的煩躁,像更年期婦女,夏天感染熱邪等,都可食用,可謂用途廣泛。
三、小米
1. 品性味及其功效
小米同樣是上品食材,氣微寒,味咸淡。這種微寒可以固攝腎氣,益脾胃,健脾開胃,增加食欲。特別適合消瘦群體將小米搬上餐桌,做為日常餐飲品之一。
一般來說,瘦人多虛火,這屬于火熱狀態,那么用微寒之氣約束一下熱的虛火,可起中和作用。
長期食用,可幫助長出肌肉,因為脾主肌肉。還益丹田,補虛損,常用于老年人或術后康復。
2. 食材配方——小米山藥粥
山藥,是很接近小米的一味藥食同源的食材,可除虛熱,去脾胃中熱,止消渴,對糖尿病人很友好,還止泄痢。
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谷物和食物調養方,在日復一日中慢慢積累人體的正氣,日久功效才能顯現。
因為食材本身就很中和,能滋養身體,也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一般,柔和緩慢地浸潤著人體五臟,促進身體康養。
四、薏仁米
1. 品性味及其功效
薏仁是上品食材,能延年益壽。氣微寒,味甘。同樣它走健脾益胃,這和小米一樣,止泄痢,消水腫,利水。
適用于肺部炎癥、關節疼痛,筋脈拘攣等病癥。
因為當正氣虛虧后,濕滯留于關節,引起關節疼痛,中醫叫做濕痹,或痹證。即濕邪入侵人體,引起肢體氣血運行不暢,經絡受阻。
薏仁米能很好去除關節濕氣,讓氣血疏通改善。
另外,它的止消渴功效,對糖尿病患者有調養作用。
2. 食材配方——薏仁大米粥
需要把薏仁先泡軟,再與大米同煮,或薏仁打粉后,煮大米粥時放入薏仁粉即可。
五、燕麥
請注意,燕麥(又稱雀麥)是中品,吃多了會拉肚子。氣平,味甘。
因為纖維比較粗,若過量長久吃,對腸胃有磨損。
故它的營養價值不太高,有點偏性,性狀有些粗糙。在古代,只是當作充饑糧食。陽虛和氣虛的人少吃為好。
雖然現在,大量的膳食纖維也被列入營養元素之一,其原因是現代人過于食那些肥甘厚味了,食用過多的精細主食,這樣可以用粗纖維輔佐一下,但注意不要是餐桌上的主食,適合濕熱體質的人吃。
六、糯米
1. 品性味及其功效
糯米也是常見食材,特別是近期的端午節即將來臨,很多人都要吃粽子,粘米糕之類的,需要注意。
它屬于中品食材,氣溫味甘,有點偏性。
雖然可以暖脾胃,補中益氣,但對小孩和病人最宜忌之。因為他們氣血虧虛,無論是內濕還是外邪引起的正氣虧虛,他們的消化能力都減弱。
但是吃了糯米,可以用藿香正氣丸去化解,因為芳香能化濕,行脾開胃。
或者蘇葉水也可以有助于消化。
2. 食養配方——糯稻根須飲
水稻根須5克,浮小麥10克,大棗15克,煮水飲用。
可以防止盜汗和自汗太多,能縮小便,收自汗。比如運動汗多,睡醒后汗多,起到固攝水液作用。
七、苦蕎
注意,苦蕎有小毒,為谷物之下品也。氣溫,味甘苦。
多食容易傷胃,引發風證,動氣機,能引發諸病,黃疸疾患者尤其當禁之。
日常中如果食用了苦蕎,要特別體察一下,身體是否舒服,謹慎服用,少量偶食為好。
以上,就是對最常見、常食用的谷物的氣味、品性、功效,以及食材配方做了簡介。
可謂:食養食療有妙方,五谷雜糧皆可尋。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不僅知其然,也盡量知其所以然,讓我們對飲食做到心中有底、遇病證不慌,有食材恰當配伍,讓我們活得更有滋味、更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