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再過兩個月又到了一年高考的時候,只要有高考成員的家庭,到了這個時間段基本上是幾家歡喜幾家憂。
很多家境貧寒的父母指望子女鯉魚跳龍門,望日后孩子能夠飛黃騰達,光耀門楣。
但這個世道不是說一紙高分就能平定天下,稱霸武林。高考只是給馬拉松似的人生熱了一個身。
看到這個標題,我已經做好了被人噴的心里準備。因為有點兒顛覆傳統的觀念“寒門出貴子“。
記得我剛上大學的時候,已經發現了這個傳統的觀點與當下的環境水土不服。表面上寒門跟殷實家庭只是金錢的差距,實際上是殷實背后帶來的家庭教育質量的差距。
寒門子女的人生路
我們老家是一個山區,在那個地方絕大部分家庭的孩子初中畢業,要不是隨便找個技校象征性的學點技術,然后直接踏入社會,卷起鋪蓋到大城市的工廠或者工地掙點兒血汗錢。
等到了20出頭,順其自然的結婚生子,還是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即便有幾個頭腦稍微靈活的,也只不過稍稍比其他人的生活如意一點,但很難有大的突破。
然后有一少部分人上了高中,當然其中也不乏去混日子的學生。三年后再面臨眾人過獨木橋——高考。接著又有一大波的學生投入到社會大學,極少部分學生接著他們的求學生涯。
經過層層考試選撥,最后能夠考上大學的只是萬萬貧寒家庭當中的鳳毛麟角。
接著咱們再談談,進入大學之后的寒門跟家境殷實的學生教育質量的差距。
寒門當中這極少部分的學生進入大學之后,突然發現自己除了高分和書本所學沒有什么特別的實力。
記得當初我剛上大學,我還不怎么會電腦打字,那個時候初高中的農村沒有電腦,學校雖然有機房,但是高考沒有計算機考試科目,所以計算機課程被文化課占用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論課外書本知識結構
我發現自己除了會做題,基本上沒有特別愛好,不知道什么叫KTV唱歌,連英語的口語也是方言英文。
而我發現很多家境條件不錯的同學,不僅學習成績好,并且特長愛好也是讓人刮目,他們看過很多我沒有聽過的書籍。世界名著滔滔不絕,后來了解是他們父母日常愛給自己買的這些書籍,然后培養的課外閱讀習慣。
家境不好的同學,除了學習課本以外,沒有大量課外閱讀,第一是因為家里沒有那個經濟條件去購買課本以外的書籍。說句不好聽,連上學的學費都成一個問題,哪里有閑錢買什么書籍看。
第二是沒有精力去看,家境貧寒的同學有時間也是在家幫父母干活了,我上高中的那會兒就已經想著掙錢了,哪里有閑情看課外書籍。即便有少部分時間,也只在啃課本。
第三,沒有人幫助培養閱讀的愛好和方法,他們的父母們絕大部分是農民或者工人,他們出身在上個世紀50年代,60年代,或者70年代,那個時代國家的教育比較落后,本身社會的環境造成他們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
另外絕部分家境比較貧寒,所以造成那個年代很多人沒有接受過良好教育,甚至很多人是文盲。這樣的父母很難做到言傳身教的培養孩子的閱讀方法和興趣。
但是家境不錯的父母,可以從經濟條件,課余時間,文化環境的熏陶為孩子提供比較富裕的條件。
從知識結構上來說,家庭貧寒的同學已經輸了一大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論見識
因為家境不錯的孩子,父母大部分不是高干就是商人,要不就是在事業單位俗稱的“鐵飯碗”,這類父母本身就有良好的知識結構,由于工作環境的緣故,接觸的人和事屬于中上層人士,視野開闊,有足夠的條件獲得更多的資訊,如此一來在見識上自然不俗。
并且他們會將自己在處理工作和人際關系的一套,耳濡目染的影響給自己的孩子,比如在《歡樂頌》中的曲筱綃和關雎爾身上最能體現。
曲筱綃通人情世故從小受父母影響,關雎爾的家境殷實,每次都會說我爸爸說過什么,而資深HR樊勝美曾經對曲瑩瑩這么說,“關關從小家境殷實,這樣的家庭父母做事都是講究一定的章法。”
這樣家境的孩子,從小可以跟隨父母,不管是因為父母工作還是游玩,會看到很多不一樣的世面。
舉個簡單極端的例子,一個生活在北京三環內家庭不錯的孩子遠遠比偏遠地區孩子的見識要寬廣很多。
為什么我提到見識,見識就是資訊,它決定一個人的格局,孔子曰:“登東山而小魯,等泰山而笑天下。”
舉個例子,馬云如果不是當年在中國商務部工作,去美國考察看到美國當時已經普遍的互聯網,也不會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成立如今赫赫有名的阿里巴巴。
可想而知見識多一個人的人生影響有多大?
家境好的同學他們不管是見過的人,聽過的事,看過的風景,了解的事物等等是貧寒家庭的孩子沒有辦法相比的。
因為眼界的不同可能決定為人處世,人生觀念的不同,格局也會不同,在未來人生道路上,當面臨重大決策時會有很大差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論 人 脈
貧寒家境出身的孩子要想在大城市立足是何等其難,更別說闖出一番天地。
家境殷實的孩子即便不用在財富上繼承父母的積蓄,單單因為父輩積累的人脈已經給自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社會是分階級的,當你身處在殷實的家庭環境當中,從小接觸的朋友,親戚,同學當然也是同一個層次的人。當你畢業之后拿著父輩的鋪墊好的人脈關系為你所用。
而貧寒家庭的孩子身邊除了一幫窮親戚,沒有質量的人脈,即便過了獨木橋的高考,大學畢業之后仍然要在社會上闖蕩多年,并且具有足夠的實力和情商才有可能走出自己的階級。
就像曲筱綃和樊勝美一樣,曲筱綃身邊有一大群上流社會的朋友等著她的差遣,她如果沒有官場的資源,豈能夠輕松獲得別人背景信息?
而樊勝美只能拼自己,借錢的時候竟然一個朋友都沒有,偌大的上海形單影只,即便有很多的機會也很難輪得到她。
社會是很現實的,同一個層次的人才會相互玩耍,出身背景擺在那里。記得多年前看過一篇文章《我奮斗了18年才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貧寒家境的孩子可能在社會上花很長的時間來積累自己的人脈,獲得更多人的認可,而這些是殷實家庭放在手邊的資源,信手拈來。
如果問我人脈是什么,人脈是機會,也就是貧寒家庭的孩子少了更多的機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論為人處世的思想
在為人處世上,貧寒家境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停留在道德標準的基礎上,因為父母文化水平和見識的局限性,所以沒有辦法在待人接物上對子女有客觀的指導。
在處理問題的能力上,在作出人生關鍵抉擇的時候,寒門的孩子是很難從父母哪里獲得有價值的指導和建議。
如果父母的文化水平高,孩子從小都會受到父母的耳濡目染的影響,待人有禮,談吐有節,懂得察言觀色。
而這些軟實力卻是我們這些家境貧寒的孩子在社會上滾爬摸打多年,才能吸取一點的教訓和總結的經驗。但是家境殷實的孩子從小就有一個成功的教科書,那就是父母。
記得有一次參加我們當地一個有身份朋友的生日宴會,出席的基本是當地非富即貴的人員。
宴席當中我們當地一個房地產開發商全家到場,觥籌交錯,父親跟兒子低頭私語,告訴他哪位是什么身份,如何敬酒,如何稱呼,如何交流。
當父親的隨時隨地的教育兒子,耳提面命的指導,把自己在商場摸爬滾打的一套社會經驗全都交給了兒子。
這讓我想起了《歡樂頌》中曲筱綃的父母,樊勝美的父母除了要錢以外沒有給女兒提供任何實質的家庭教育,更別談給女兒生活工作人生的指點,如果發展的好完全是個人資質。
而曲筱綃不同,吊兒郎當畢業,順利繼承父業,關鍵一點兒父親意味深長手把手教她如何經商,關鍵時刻教她如何跟人博弈,如何談判,如何揣摩合作方的心思,怎么去將別人的軍,從小在她父親經商的熏陶下使她成了人精。
她完全是站在父輩的肩上往上走,父母為她提供具有價值的意見,為她的人生起了不可多得的助力。
這些父母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分辨什么是機會,什么是威脅,如何把握時代脈搏,如何急流勇退,如何理財投資,如何講究為官之道。
而貧寒家庭的父母腦子里更多是窮人的思想觀念,沒有高瞻遠矚的思維,沒有過人的膽識,即便有也是少之又少,不然也不會處于社會的底層。
所以,寒門不是出不了貴子,而是很難出貴子,寒門的子女與殷實家境的子女相比,不單單是經濟條件的原因導致他們很難有大的作為,最主要的是家庭教育的質量。
很多人可能要問,現在社會上不是有很多富二代,官二代不學無術,最后把自己送進了秦城?
這個的確存在,但是據我了解,絕大部分的家境殷實的孩子并不像大家想象的二代形象,他們踏實努力,他們有著良好教育熏陶下的氣質和涵養。
不是說家境殷實家的孩子就一定比貧寒家境的孩子強,只不過說他們按照世俗“成功”標準有所成就的幾率會更大,而貧寒家境孩子的成功的幾率會更低。
這么說吧,正常智商水下,家境好的學生按照世俗的標準成功率可能達到百分之二十或者更多,但是寒門可能萬分之一二。
輸的不是口袋是腦袋,我一直覺得富人不是富的口袋是腦袋,腦袋是優秀的觀點和思想,父母會在子女小的時候灌輸進去,讓他們從小就有一種優秀的行為習慣和思想觀念。
而這些習慣有助于他們日后成長,而家境貧寒,沒有高質量家庭教育的學生,除了自己努力得來的高分,畢業以后還得要重新補上社會大學的教育。再重新收獲社會大學帶來的知識,中間可能擺在自己面前的很多機會,但是由于自己眼界不夠,思想高度不夠,沒有人生經驗,只能與良機擦肩而過,追悔莫及。
而殷實家庭的子女,父母在關鍵時刻的點播已經讓他們少走很多不必要的 彎路。
但凡能夠從寒門走出來,并且能夠在社會有影響力的孩子都是人中龍鳳。他們之所以獲得成功得益于他們天生具有常人不具備的眼界,膽識和智慧,也就是他們天生具備成功的素質,但那只是鳳毛麟角,絕大部分的寒門子女仍然是很難有大的成就!
這篇文章寫得很燒腦,希望大家不要灰心喪氣,人生只要肯努力還是有希望的。
每篇用心的寫深度文章,希望拆掉思維的墻,我是張涔汐,專門寫深度文章,原創不易,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