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鎖長安,是雨的不舍。
唐城墻遺址公園的夜跑貴為最后一天,看哪兒都是熟悉變陌生的趨調。
五百米跑道,一百米人行道,又四百米跑道,就是一公里。
和妻一起鍛煉時,我總詬病為啥不將跑道首尾相接呢?要離開了,別情蓋過了跑道的瑕疵,覺得全世界的跑道都沒有這里的好。
在跑步界有條鄙視鏈,全馬看不上半馬,半馬看不上十公里,十公里看不起五公里。可有意思的是,不跑步的通通鄙視跑步者。這也許就是世界的可愛之處。
對于跑者來說,跑步是生活的一部分。能在大西安跑大半年,何其有幸。記得有一次跑步,我跟在一位女跑者后邊,因為她跑步很標準,落地無聲身輕似燕。誰知到了盡頭,她猛一轉身和我撞了個滿懷,我連忙道歉。她瀟灑地揮揮手。跑步人連揮手都自帶一股陽光。
剛到西安上班,天天晚上加班。夜跑改晨跑,早上5點起床跑步,跑著跑著太陽出來了。跑著跑著秋天的果實伴隨著金黃的葉子熟透了枝頭。
“你每天跑十公里?”延長石油辦公室的李文遠想和我一起跑,結果天天加班無法兌現。那幾天文遠幾乎是斜著眼看我,似乎表達著不滿“難道你看不起和我一起跑?”
同住一個小區和同在屋檐下沒什么分別,我和文遠早上不見下午見。工作緊張了一段后,加班少了。
“文遠,下午跑步!”
隔著電話都能聽到他的興奮。小區里跑四圈一公里。聽著文遠呼呼的喘息,就讓他半個身位慢慢跑,邊跑邊聊。跑累了,文遠步行。那哪兒成?我堅決不讓,三公里過后看他實在快累死了我才放手。
“文遠,下午繼續?”
文遠先是找借口,后來說了實話“跟你跑步氣都喘不過來,有那么一陣我都覺得快死了,不敢跑了。”
我笑笑,心想:這關不過永遠學不會跑步。
早上十公里,一身大汗,沖個澡,就像除去盔甲輕裝上陣,即使加班加點到晚上十點都不累,這也是我比大多數人認真工作的底氣。
“張老師,黃先馴的‘馴’在某大報上寫成‘訓’,到底哪一個?”一起編書的袁琳問。
我發過去一張給黃先馴掃墓的圖片說“大報也有錯誤的時候,就用‘馴’。”
因為書中一處說法,馮磊和我吵半天,過后連忙解釋要我不要計較,其實我最喜歡這種工作方式,為了工作爭論才能出真理。
人只有共事才能了解,延長石油宣傳部的賀嘉雯,主要負責延長石油文化展廳講解,時不時上臺做主持,漂亮得讓人想起汝窯出的花瓶。
編書時偶然在一起合作,才發現她的理解力超強,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幾乎是滿血的存在。真是90后的翹楚啊。
在幾十年的工作中,逐漸發現自己的特點:不虧待自己,不虧待別人,不虧待工作。
為了工作,昨晚還在延安。今天就坐凌晨三點的火車,到位于西安的延長石油科研中心才早上7點。有句話叫“越遠的人越早到”,很準確。認真是不虧待自己的準則,我們拿人錢財就要替人“消災”。
只要先把自己穩在崗位上,不管誰與你合作都是受益者。生活不可能全是波瀾不驚,工作也一樣,但在離別的秋霧中,不快也成為可以反復咀嚼的詩行。
霧,漸濃,城墻離我幾十公里,大唐不夜城十多公里,陜西歷史博物館距離介于兩者之間,要用眼睛是夠不到的。但它們全在眼前,盡在心里,也在旅行的照片里。
有樹有草的跑道,看了又看的景點,總能把人的心留住幾秒鐘。要說能把魂兒勾走的還是那些吃的。
半生已過,我覺得自己進步最快的路子就是吃路。小時候在家五谷雜糧瓜菜果蔬,種類無比豐富,淡是一個缺點。工作之后,隔三差五能做到素葷搭配,可仍舊以素為主。葷素搭配合理是調動到延安之后,每天12塊錢,早3午7下2。有次我和老媽聊天:
“延安的單位吃得可好啦,有次下午兩塊錢的飯有豬肉羊肉牛肉……”
要說吃貨的巔峰還是在西安這7個多月,單位每天10元,早3午5晚2。餐廳分兩大區。兩個窗口的特色穩居第一區,那里總是排著二三十人等候延安沾沾、澄縣水盆羊肉、牛肉泡饃、戶縣軟面、洛川圪??面、南泥灣香菇面……餐臺上呈現出是第二區,水果菜類小吃湯食一應俱全。水果四季供應,市面有的這里有,市面沒有的這里偶爾也有,最近吃的軟石榴,無籽還香,顏色紅紅火火,像可以吃的寶石。菜品十多種,魚蝦蟹常常有,宮保雞丁糖醋里脊……天天不重樣,再加上各色涼菜,還有紅薯南瓜大棗軟糕,配上包子米飯饅頭黃饃饃等主食,實在多得讓人難以選擇。湯食類,牛奶酸奶湯圓醪糟稀飯肉羹,建議每天換著花樣喝才好。
單位吃膩了,到東廣濟街灑金橋回民街大皮院,一碗羊肉泡竟然比單位的還地道。子午路張記肉夾饃,就學西安人:一瓶冰峰一碗涼皮再加肉夾饃。那是標配也是一個城市的記憶。有次到大唐不夜城,一看“天下第一面”匾額竟然是劉文西題寫。面又寬又勁又長,妻站起來都沒把一根面全挑起來。味道比biangbiang面確實好那么一點點。
吃貨要是餓了,啥都不想干,肚子嘰里咕嚕。不寫了,下樓咥一碗魏家涼皮……
行囊鼓鼓,行色匆匆。離別時觸著六百年的城墻,一下醒悟:人和貓一樣,有九條命,一命一靈魂。既然這樣,就抽出一縷靈魂悄悄寄托在這百年城墻中,等候這肉身凡胎下次前來融在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