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有這樣的情況?手機陪著你上廁所、坐公交、一個人吃飯?甚至和朋友交流時候、工作的時候也會心里癢癢的多看幾眼手機?屏幕一亮,不管是推送還是微信,都會第一時間拿起它,反應(yīng)的速度快得令人興奮?一段時間以來,朋友圈一直轉(zhuǎn)發(fā)著玩手機人和清末時期抽大煙人的對比圖,之所以能被傳播開來,說明這幅圖的觀點是被大家認可的。
做一件事情和做下一件事情之間,比如下班和到家這兩件事,總是有插著空隙的時間,以往你可能會專心的走路,看看街邊的小店,或在公交車上聽聽大媽們說說生活的瑣事,偶爾偷笑,而如今,過斑馬線也會玩著手機,開車的時候也會忍不住玩著手機,是什么讓人連預知到的危險都可以忽略了?碎片化了的時間,究竟是拉長了時間還是偷走了時間?
仔細回想一下,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里,你都用來看了什么?是打游戲?還是看淘寶?是看正八經(jīng)兒的新聞,還是娛樂的八卦?或者是正在熱播的偶像劇?如果你只是為了打磨這些空虛的時間,那么我也建議你為了眼睛,為了頸椎而放下一陣手機,如果你忍不住去玩,其實也沒什么所謂,眼睛疼了自然就知道少看了,看東西模糊了,看到光會疼了,頸椎僵硬得不舒服了,自然就會想到停止了,所以,強迫著放下手機,有時候只會更誘惑你去玩,痛了才明白,而且也不至于為時太晚,只是個人體質(zhì)不同,萬一得了眼部疾病,甚至是癌癥之類的病那就很讓人心疼了,所以,想想后果,你是否愿意承受,強迫自己放下這些碎片的手機屏,很有好處。
而如果你說是為了進步抓住每一點空隙來學習,我也真不覺得這樣做是可行的,學習過程是需要一斷時間持續(xù)來專注的,有學習有反思才能進步,暫且不說這種碎片時間是插空法,沒辦法做到靜心以外,就單單是相關(guān)鏈接的推送也會讓你對一個問題沒法專注,問問自己,看知識的時候有沒有“學習”過相關(guān)鏈接呢?而利用的這些碎片時間,事后記住的又有些什么呢?當時覺得很有道理的話居然連復述意思都難,會不會這些努力只是時間上的安慰,而沒有本質(zhì)的提升呢?如果真的有,這樣做反而會讓你缺少了危機感,缺少了反思已有知識的機會,是一種假象的進步。
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你有可能失去了很多現(xiàn)實生活的反饋,網(wǎng)絡(luò),我們一直說它是虛擬的世界,只是現(xiàn)在有點傻傻的分不清楚,肉體和靈魂哪個才是處于現(xiàn)實了,比如我們花錢,支付寶和銀行卡花出去的就跟花別人的錢一樣,只有每月的信用卡賬單才讓現(xiàn)實痛了一下,而一張毛爺爺變綠變青的時候卻是時刻的直觀清醒著。我不想雞湯的說陪陪父母陪陪孩子,看看天邊的云卷云舒,但事實就是這樣,而且扁平化的網(wǎng)絡(luò),越來越一圖勝千言的直觀,會讓我們?nèi)鄙倭讼胂螅鄙倭怂伎迹讲荒荏w現(xiàn)價值的時間才會越被碎片化的手機占據(jù)。我們可以沒有“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何閏而晦,何開而明,角宿未旦,曜靈安藏”的《天問》,但也請別“此時無計可消除,才放手機,又上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