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講了經濟的產生以及它的最終目的。
現在我們想想,經濟有哪些部份?
交易,也可以叫做消費,首先,顯而易見,和人口有關,也就是經濟學家講的——“消費市場”,人如果太少,交易就不太容易發生。
第二,和商品的種類有關,開始是天然物,后來是加工品,再后來是服務,衍生品、虛擬物......
我說不清楚需求和產品之間的關系,到底是先有需求還是先有產品,或許是一起誕生的吧。總之,需求促使人們去開發出產品,新的產品又引發了新的需求。
產品越豐富,交易的數量就會越多,交易關系就會更復雜,也就形成了現代社會這種混沌的經濟形態。
第三,和貨幣有關,因為交易的中間物是貨幣,自從這個東西發明以來,就對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比如,一開始某個原始部落約定使用某種貝殼作為貨幣,突然有一天某個人從自然界中找到了一大批同款貝殼,在不告訴其他人的情況下,他就可以暴富,更多的貝殼流到市場上,貝殼的數量太多了,商品就開始漲價。再比如......
儲蓄、信貸、基金、外匯、證券等金融衍生品,都是在貨幣的上發展起來的,把它們發明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更方便人們的交易。
第四,和領導者(決策者)有關。
自從有了階層,一個組織的領導者就是經濟活動中重要的部份,在原始社會中,決策者是酋長,在現代社會中,是一些組織(中央銀行、國家行政機關),他們通過政策命令,限制(控制)商品、人口、貨幣的參數,使經濟行駛在正確的路線上,所謂正確的路線,就是更更多的人口,更大的消費市場,更豐富的商品,更高的生產效率,更高的科技。總之一句話,不能使交易活動減少,否則,人類就會面臨萎縮或停滯不前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