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是城鎮與農村的結合體。老爸是居民,吃要吃當季新鮮的,很舍得給我們買吃的,但也只局限在這上面,換他一句話:健康的身體就是本錢。老媽農村,勤儉死嗑型,任勞任怨,而我好像是他們的綜合體。
雖然小時對錢不是很在意,不過對賺錢還是很看重,因為我會賺錢可以讓老媽輕松點,所以我從小經常做零活。印象中從記事起就幫老媽一起賺錢。所以長大工作后所得工資都是上交的。結婚后多了四萬多債務,老公一句:我爸我媽一輩子為了他,所有債務要我們自己承擔。當初被他這份承擔力感動,結果掉進還債大坑,把我媽的那種任勞任怨發揮到極致,別人不要做十二小時兩班倒,我上,從這開始走上慢慢還債路。懷孕時老公想多賺錢,我們開始了創業,這樣一來,這還債之路又長了些,很幸運,運03年非典我們迎來了生命中的貴人,外貿公司老板被我們夫妻倆的誠信打動,至此生意一帆風順,06年買地開始建廠房,08年還清所有債務。所以我對腳踏實地干活致富觀念深植入心。
今天聽了老師的財富分享,包括對孩子在賺錢上的支持,深有感觸。我們因為工作原因,對兒子的陪伴也少,更沒有這方面的引導。跟隨老師后偶有去觀察兒子,除了喜歡吃舍得(這個不知是否延襲與外公,因為我老公自小家庭原因,很節省)對現在學生中的名牌效應沒有追求,只要有穿就可以,也不需要很多。小學時春游沒帶錢為買水給別人跑腿,只是當時的我不懂怎么引導而沒有深入,聽了老師分享,深深的遺憾。
雖然在賺錢上我還是小有所成,聽了老師分享,我是不是在原有基礎上讓賺錢再輕松點,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