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愷之,大名鼎鼎的繪畫《洛神賦》創作者,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在此之前,玩兒畫畫的人,都只能被稱為畫匠,沒有錯,聽起來好像花匠,鐵匠。。。 畫匠的作品多以摹仿前人的范本,或重復前人或當代人的技法,一般來說很難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畫家與畫匠最大的不同,在于畫家不僅能夠掌握繪畫的技巧,還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格。于是顧愷之,成為了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繪畫明星,一位畫家。而他的《洛神賦》為他奠定了這“中國畫史第一人”的地位。
一.顧愷之生平
1.人物特點:
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也,博學有才氣。人問以會稽山川之狀,愷之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若云興霞蔚。"愷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漸入佳境。"
尤善丹青(繪畫),圖寫特妙,謝安深重之,以為有蒼生以來未之有也。每圖起人形,妙絕于時。嘗圖裴楷象,頰上加三毛,觀者覺神明殊勝。
尤信小術(小技巧),以為求之必得。人嘗以一柳葉紿(欺騙)之,曰:"此蟬所翳葉也,取以自蔽,人不見己。"愷之喜,引葉自蔽,信其不見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傳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 ? ?
----晉書.文苑
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博學并有才氣。人家問他會稽山的形狀,他回答:山峰各有不同,爭相竟艷。溝壑叢生,流水不絕。草木興盛,就像天上的云霞籠罩。(大咖的描述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樣)。愷之每次吃甘蔗,都是從尾部吃到根部。人們或者會覺得他很奇怪,問他為何如此,愷之回答道:漸入佳境。
顧愷之特別擅長繪畫,他畫的圖特別神妙,謝安(東晉著名政治家,太常謝裒之子、鎮西將軍謝尚的從弟)特別器重他,認為他是古今第一人,藝貫古今。每每繪制人物,在當時都是極好的。在他畫裴楷的圖像時,加上了眉毛后,看到的人都覺得特別殊勝,形態極美。
他尤其相信各種小技法,以為只要有心就可以得到。有人拿一片柳葉騙他,說這片葉子是蟬拿來遮蔽自己的,只要用上了,別人都看不到你。愷之喜不自勝,用葉子遮住自己,相信別人絕不看得到他,非常珍惜這片葉子。
所以人家傳,顧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
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有種似陳相識的感覺,這不就是“一葉障目”的故事嗎。原來顧愷之也有這樣類似的經歷,關于他的癡,還有很多例子,比如顧愷之在桓玄家住的時候,有畫沒地方放,就寄存在這位主人家里,結果被人惦記上了這批畫作,于是偷偷盜走了。結果顧愷之發現畫不見了。不但沒有大發雷霆,還說:哇我的畫不見了,一定是畫的太好了,不是屬于人間的作品,它們已經成仙啦。太好了~~
當然,他的癡,不是真傻,曾經的boss,桓給顧愷之的評語是:“癡黠各半,合而論之,正得平耳。”可見,顧愷之是大智若愚了,心里明白得很,面對他不能得罪的人的戲弄,他的癡更像是一種裝瘋賣傻的明哲保身。在政局動蕩權臣迭起的東晉時期,顧愷之卻能流連于名門之中玩的很開,而他的老板桓溫、殷仲堪(東晉末年重要將領、大臣。官至荊州刺史,后來卻被桓玄襲擊,自殺結尾)等先后倒臺,而他卻官場畫壇文壇情場三得意,真是。。人生贏家。
而顧愷之不得不提的是,顧愷之的爸爸顧悅之,曾經官至尚書右丞,并且在東晉時期的官職是光祿卿。也就是皇家一大家子的住宿,飲食,侍衛,祭祀啊,只要是皇家日常非日常的活動,都有這個職位的影子,唐朝后就專門掌管膳食了。三品大員!良好的家庭出身,使得他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衣食無憂,加上他天上獨具的繪畫天分,不出名也難了。
二.洛神賦-曹氏家族恩仇錄。
1.《七步詩》到底發生了什么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植
圖片中的曹丕肥頭大耳,似笑非笑的看著曹植。曹植相較于曹丕,顯得非常的弱不禁風,七步詩一步一傷心,加上小身板,哎,使得小時候第一次聽到七步詩時,我心里就在想,曹丕這個胖子,還這么壞!曹植明明長得帥多了啊~~~還要這么死死相逼,真不要人活了~~
也有個故事是這樣的:曹植睹物思人,不免觸懷傷情。回來時經過洛水,夜宿舟中,恍惚之間,遙見甄妃凌波御風而來,并說出“我本有心相托”等語,曹植一驚而醒,方知是南柯一夢,遂就著蓬窗微弱的燈光寫下一篇《感甄賦》,借洛河中的水神宓妃作為甄妃的化身,抒發蘊積已久的愛慕之意。
也可以看出,文章看似為女神而作,卻又并非全為女神。,更多的抒發自己心中的一種思想,曹植想象力非常豐富,聯想到自己的一生,在這時又有種落寞的傷懷,經過洛水,有感而發,展現了自己的才華與某種失落的情愫!
曹丕也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個大腹便便,一無是處的草包。事實上,曹丕從小就很聰明,8歲就可以寫文章,文武雙全,通曉諸子百家勸說,特別擅長騎馬射箭。曹丕很擅長五言詩,與父親曹操,弟弟曹植被稱為“三曹”,另外還著有《典論》,是第一部專精于批評評論文學的作品,文學素養甚至是高于曹植的。
在《三國志》魏文帝篇里,沒有描述太多他的過錯,甚至末尾還給了中等偏高的評價。如果偏要說他最大的錯誤,就是40歲就去世,也沒有做到統一。在位期間,致力于平定邊疆憂患。先后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建置。
甄氏生長在世宦家庭,是漢代宰相甄邯的后裔。天生自帶的貴族氣質,日后果真出落得出類拔萃。她的美飄逸典雅,別具一格,不像一般的美人,甄氏小時候就很喜歡學習,聰明漂亮,而甄氏的哥哥對她說,你一個女孩子家,不好好學女紅,學什么書法呢,你是要當狀元考博士嗎。
關于甄洛去世,歷史上一直沒有統一的說法。一是以《魏書》為代表,一是以《魏志》為代表。
《魏書》記載,曹丕冊封甄洛為皇后,璽書三次送到,甄洛都懇辭拒絕;當時正值盛暑,曹丕想到秋天涼爽以后,再冊封甄洛;時隔不久,甄洛突然染病,旋即在鄴城去世。這是甄洛病死的說法。
《魏志》記述說,甄洛失意于曹丕,心中怨恨,時有怨言;曹丕得報以后,勃然大怒;到第二年六月,曹丕遣使臣宣旨,將甄洛賜死。這是賜死的說法。
而因為她美麗絕倫,發式日日不帶重樣,有人傳言,每天當她梳頭時,有一只綠色的靈蛇就會為她演示盤發的方法。長得美,還懂得打扮,說是時下熱門的IT GIRL也不過分,大家紛紛效仿她的發型。甄皇后的發型就是我們所說的“靈蛇髻”。
3.洛神賦-一幅童話般的連環畫
顧愷之筆下的曹植暗戀嫂嫂甄氏的故事變得浪漫多情,線條修長,行云流水,描述了曹植于洛水之上追尋洛水女神的故事,女神坐著神龍驅使的馬車,四周旗幟飛舞。女神走路的時候翩翩然,步步蓮花。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最后抒發了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而當時繪畫因為還在使用絹,所以也尚無渲染的筆法。皴擦法是國畫獨有的技法和語言,皴法是指用不同的運筆方法或點或染、或勾或刷、或皺或擦皺擦出山石、也就是說如果你看到了一幅畫作使用了這個方法,那就不是東晉時期的畫作。
千年后的我們,已經無法得知當時具體發生了什么,但顧愷之為我們展示的這幅美麗的畫卷,確實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男神,女神們都已經遠去。陪伴我們的只有《洛神賦》與同名連環畫啦。顧愷之原筆所著的《洛神賦》雖然已經失傳,但是至少還有宋人臨摹的四個版本得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