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6年是手機直播元年,有幸耕耘一年,收獲頗豐。
產品源于生活,技術服務于產品。
2016年的計劃
寫于2016年03月29日。
新的一年開始了,今年的計劃如何?
首先明確目標是自我完善,包括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
工作能力包括開發能力、管理能力、產品能力;
生活能力包括情感調節、挑戰未知、自控力。
2016年的幾個方向:
1、開發能力
代碼能力:語言熟練、架構認知;
解決問題:數學基礎、業務需求;
根據日常工作進行調節,學習圍繞這四塊,記得學習-總結-分享-交流的道路;
2、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非領導力),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團隊協作,目標管理,計劃分工等;
看書,寫讀書筆記,結合實例分析,自身經歷驗證,學習領悟;
3、產品能力
需求分析(心理學、中國人心理)、定位(目標用戶、使用場景、用戶目標)、營銷(感覺與功能)等;
心理學-了解用戶,經濟學-商業模式,做讀書筆記;
4、生活能力
對內:自我理解與自我調節,對自我進行認識和理解;從鍛煉身體開始,日常生活提高對自我的要;
對外:嘗試更多的生活方式,熟悉未知的感覺;擴展社交能力、溝通能力、演講能力等。
遇到不開心的時候,問問自己:我是否還是熱愛著生活,熱愛著這一生。
用一句話來說: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熱愛生活。
2016的回顧
從github的提交記錄可以看出,上半年1、2月份處于空白階段,2月份底到6月份有零散的提交,但是每次顏色都很深,6月份到12月份有高頻的提交,但大多數顏色較淺。
年初的1~3月份在回顧去年的經歷,總結思考去年的創業經歷,以及準備求職,詳見《對創業十三問的回答》、《iOS電商類APP的研發》、《一個程序員的求職之旅》。
從在短暫的求職過后,回到了上海。2月底到6月份是頻繁的業務需求開發,準備著產品的上線。期間對GPUImage、OpenGLES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詳見《GPUImage文集》、《OpenGLES文集》。在2月份接受原CEO的邀請之前,有深入的了解、分析過這次的產品以及團隊的目標。這次抉擇,是我今年最慎重、最謹慎的一次選擇。非常慶幸我在入坑前做足了準備。
在6月份之后,產品趨于穩定,剩下的只是業務功能開發。工作的節奏慢下來,開始學習直播相關的技術,見于《直播Live文集》;同時會總結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與對iOS開發的認知,這部分在《iOS開發隨筆》;提交中還有很多顏色較淺的部分,這是算法學習,源于自己認為這是對自己抽象能力、學習能力、接受能力的鍛煉,見于algorithm。
2016年的總結
技術上的成長
產品剛上線時,一切正常;在人數爆發之后,出現各種問題,服務器崩潰、客戶端卡頓和閃退、手機發熱嚴重、消息量過多這幾個最為嚴重的問題;
服務器崩潰是因為客戶端請求過多,客戶端除了有直播的視頻流心跳、還有頻繁的禮物接口請求、進出房請求、搜索房間請求等,這部分更多是服務器的問題,客戶端只能減少不必要的接口請求;
客戶端閃退通過分析Crash文件,找到bug并修復,重要的是開發的過程中多考慮實際應用中可能存在的不規范操作,已經測試更加完善;
客戶端卡頓和手機發熱嚴重,這兩個其實是類似的問題,大多數情況下是CPU占用過高,通過分析工具找到性能瓶頸,通過空間換時間,盡可能減少CPU的計算量;
消息量過多,這個問題尤為驚人,曾經應用的消息分發量最多的一天到達了1000億,直接震驚了老板,也嚇呆了我們。后來發現是統計多了一部分,其實只有200億左右,但是這個也是一個巨大的量級(相對我們的應用而言)。在客戶端添加了各種邏輯之后,交由服務器來控制很多消息是否分發,消息量恢復正常的水平。
工作之余,看了《線性代數與空間解析幾何》、《計算機圖形學》、《OpenGL ES-iOS卷》、《OpenGL 超級寶典》、《程序員的自我修養—鏈接、裝載與庫》等書,按照自己對開發的理解,盡量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基礎知識:數據庫、操作系統、網絡原理等;
編碼能力:軟件架構(MVVM、MVP)、設計模式、編程語言(C、JAVA、C++)等;
思考能力:分析需求、算法設計、數學基礎等;
為了接觸算法崗位,在朋友的介紹下,入手了一本周志華的《機器學習》和李航的《統計學習與方法》,發現并無愛。
今年還做了很多練習題,并且參加了CCPC-Final,也花了幾個周末的時間進行訓練。相信自己的碼力依舊強悍,思維保持敏捷。
產品、管理與生活
讀書、寫讀書筆記;
思考產品,寫產品筆記;
認真生活,寫生活筆記;
這三個是我今年并沒有能完全執行完成的目標,略有挫敗感。
讀書筆記、產品筆記、生活筆記,這些屬于看不見的積累,在目前的工作、生活暫時體現不出太多作用。在未來,卻是一股很強的助力。
對于我而言,做技術更多向是處于舒適區,而這些是我所不擅長的。
今年看的書,大體可以分為兩類:
《引爆點》、《大敗局》、《中國人的氣質》、《叔本華的心靈咒語》等;
《組織行為學》、《管理經濟學》、《情感社會學》等;
借著總結的機會,回顧曾經的讀書筆記,這種學習的感覺很不錯。
產品之道源于生活,這是個人的體驗。例如:
為何喜歡看直播?
從我個人開始思考:
1,看游戲實力主播。有一種代入感,打得好興奮,打得不好罵人,關直播。
2,看游戲娛樂主播。風格搞笑為主,不走主流路線,發覺原本游戲沒有的樂趣。
3,看才藝表演。休閑娛樂,打發時間。
4,看美女主播。養眼,文明觀球。
5,看生活直播。體驗別樣生活。
總結:打發時間,習慣養成,簡單輕松。
核心:代入感;懶惰;大腦不斷接收信息,不用動。
不需要思考、選擇就可以獲得非常豐富、有意思的信息。
網絡圍觀效應:網絡圍觀是建立在互聯網物質架構上和網絡化邏輯的基礎之上,以延伸的視覺形成的虛擬圍觀現象,圍觀者在網絡空間對被圍觀者進行話語批判,有時圍觀者的行為會延伸至現實世界,從而對被圍觀者產生直接影響。
再想想,為啥很多人覺得看小電影不如看美女直播?
再者,直播可以方便觀眾了解未知的領域,人天生就對未知充滿恐懼與好奇,跟隨著主播的步伐,為這個領域的了解更容易、更自然。比如說健身,在第一次去健身房之前,作為新手,我對健身毫無了解,看著茫茫多的器械一臉萌萌噠。通過直播,可以知道健身需要先做熱身類的運動,對身體肌肉分群,輪換鍛煉等等。(這部分其實直播更不如視頻教學來得方便,但是想想上面的問題,我還是覺得直播更有意思)
寫文章
太簡單的不寫;
自己不熟悉的不寫;
自己沒有修改過的不寫;
炫耀性的文章不寫;
沒有總結的不寫;
看完沒有收獲的不寫;
2017年何去何從
當你不知道去向何方,不知道未來的選擇的時候,做好自己現在應該做的,等待。
培養一些興趣,這些興趣不是物質的享受,而是一種能讓你思考,進步的興趣。
為什么強調進步,因為社會在進步;而舒服的東西,是那么容易讓人沉浸其中。
KeepInMind
人的一生有何意義?我的活著的目的是什么?我的價值又在何方?
此刻,在人生道路上,我回望過去二十的我,我還是那個懵懂、青澀的木頭嗎?
他現在在哪里,他的意義又在哪里?
曾經的木頭已經不在了,他和社會上許許多多的人一起消失了,也一起促成了現在的你我他。
現在的我,也在不斷的接受新的信息,成為新的木頭。
未來,當整個人類都消失,整個宇宙都平靜了,這些會有意義嗎?
貪嗔癡:據為己有的貪念,傲慢膚淺引發的憤怒言行,妄想永恒不變而未能滿足時的抱怨。
后記(寫于2018年07月)
2016年是我沉淀下來的轉折點。
經過前兩年的激情和挫折,站在2016年的起始點,我一無所有:技術上的積累很薄弱,物質上的積蓄被揮霍。
我明白,該止步、靜心、成長了。
在這一年里,我培養出很多優秀的習慣,也找回曾經的奮斗感覺。
我又對未來充滿期待!
破而后立,從一個窮困潦倒、寄人籬下、到處求職的創業失敗者,到今年能坐在辦公室坦然面對過去這段經歷的此刻。
我感謝過去自己的努力,同時我也希望自己接著努力,為未來的自己再打下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