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思維陷阱,過有價值的人生
書中提到一個很著名的心理學治療方法——ACT,就是接受承諾療法。此療法是這本書的作者海斯教授所推出的。
他把ACT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當中,他有驚恐癥,曾經驚恐發作,然后大聲地尖叫。但是他利用自己發明的ACT方法逐漸治愈了自己,并且跟驚恐開始和諧地相處。
我們人的頭腦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是“思考”,人有語言、有思考,有很多思維,思維能夠幫我們解決很多外在的事物。比如,我們對付自然界,對付外在的問題,用思維是可以解決的,但是當我們用思維來對付內心的時候,就出現了很多問題。所以思維解決了我們的問題,同時給我們帶來了大量的苦惱。
文中有一個詞叫“認知融合”。什么叫“認知融合”呢?就是我們的認知,會使得我們把很多沒有發生的事,當作發生了的事,或者我們會賦予一些詞一些意義。而“認知融合”所引申出來很多詞語,比如“傷心、惡心,、我很痛苦、我很抑郁……”類似這樣的詞匯在我們的身上會產生大量的效應。這就是人和別的動物不一樣的地方,也就是人會有這么多痛苦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你需要學會審視想法,而不是根據想法來看問題。
由此又引申出來一個解決的方法,這個方法叫“認知的解離”,認知的解離就是將你的思維和它的所指分離開。“解離”的這個練習需要我們反復去練習,文中列舉了很多可以嘗試的方法,其實我們都可以在生活中去實踐,感同身受的結果一定會讓你有所收獲。
比如,墻上攝像頭法——就是想象通過攝像頭,看到你的痛苦生活,看到你跟你的痛苦生活糾結在一起。再比如墻上蒼蠅的方法、瞇上眼睛遠遠看的方法去學會解離。“瞇上眼睛遠遠看”就是看著一輛列車慢慢地開過去,列車上全是你的煩惱和想法。這些方法都是完成解離的過程。還有一個就是把你的痛苦感受描述出來。當我們不再和那個痛苦融合在一起,把它拿出來,把它形象化,能夠看到它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沒什么大不了的事!它慢慢地就變成影響不了你的一塊黑黑的鐵東西。后來變白了,它不再是壓得你喘不過氣來的一團黑霧了。這就是我們說的“解離”的方法。
你的憤怒、痛苦、壓力、傷心和絕望,都是外在的東西。你只需要盯著它看,它慢慢就下去了。你不需要評判、批評和壓抑,更不用把它藏起來。這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解離。
能站在“自己以外”的位置看自己,看自己的情緒,看自己的痛苦和想法,那么我們才能真正的做自己。做你自己,不要做做不到的你。
人生總是有痛苦和困難的,我們面前有一個分岔路。這條路左邊是接納和承諾,右邊是控制和逃避。如果你選擇控制和逃避,那么意味著狹窄的掙扎和僵化的生活;而如果你選擇了接納和承諾,那么就意味著你選擇了有活力、有價值、更靈活的生活方式。是不是道路,就看我們自己走不走。
就是文中作者所說:“人生就是選擇。我們在這里選擇的不是要不要擁有痛苦,而是要不要擁有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你已經受夠了,跳出頭腦、融入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