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娃,我們回老家了。
昨天回來了,今天早上一起來就來家門口玩沙子了。
妹妹天一亮就起來,換了雨鞋,拿著她的小水桶和小鏟子,一起玩石頭玩沙子,爸爸一早就在院子里灑水,給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澆水,爺爺在拿剪刀剪小樹枝,你也喜歡玩沙子,你說這是一個大火山。
這個洞洞凹陷下去是一個大火坑,老家的天氣異常炎熱,天空也特別明亮,放眼望處,都是綠油油的一片,農田里種了很多水稻,滿山都是油茶樹。
姑姑帶著弟弟也回來了,弟弟喜歡跟著你玩,你在玩沙子,他在玩泥巴。
我越來越相信,大自然越來越相信:自然是有滋養孩子(也包括成人)的力量。自然中,有很多無形的東西,遠遠超過我們用金錢、用關系得到的有形資源。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貝爾·福克說:“大自然是孩子的教育之神,孩子可以在一草一木、一雨一露、一花一土中孕育出高超的智慧、堅毅的心胸以及敏銳的感受力?!?br>
每晚會給魚娃和妹妹講故事,其中就有繪本《小豬佩奇》,陪孩子讀多了故事,才真正明白豬爸爸是帶娃高手,它非常擅長利用大自然為孩子創造各種驚喜。
起風了,大風把喬治的帽子吹走了,大風把樹上的葉子都吹走了。
風太大了,把喬治都撐住了,把佩奇都撐住了,連豬爸爸都給撐住了,佩奇一家在風中玩撐住的游戲。
風突然停了,豬爸爸倒了,一家人哈哈大笑。
風停了,現在要做什么?
佩奇說:“我最喜歡在泥坑里跳來跳去?!?/p>
“那我們就在干樹葉里跳來跳去!”喬治說。
于是,佩奇一家人都在干樹葉里跳來跳去。
與大自然相處,孩子們感受到了純天然的快樂。
走進大自然,是假期陪孩子最好的“充電”模式。
最好的玩具,恰恰來源于生活和自然,也就是我們所使用的日常工具,或者自然界中的東西。
比如,魚娃在戶外撿到的一顆石子,仔細端詳很久;
妹妹玩沙子,看到沙子從手上漏出來覺得很神奇,不由得把沙子弄的滿身都是,
看到黃泥巴,也覺得很奇怪,索性把涼鞋脫掉,在地上踩踩,
妹妹看到一群白鷺,站在那里一動不動,以為是一群放飛出來的鵝鵝鵝,畢竟這么多的的白鷺第一次看到,
時不時還能看到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在天空中飛翔,
魚娃說這樣的鳥,是不是都是好朋友,一起約好了一起去哪里玩
大廣東只有在農莊吃飯,店老板家里人工養幾只鵝。
寒門女孩王心儀在《感謝貧窮》一文中寫道:“我的童年可能少了動畫片,但我可以和媽媽一起去捉蟲子回來喂雞,等著第二天美味的雞蛋;
我的世界可能沒有芭比娃娃,但我可以去香郁的麥田,在大人澆地的時候偷偷玩水;
我的閑暇時光少了零食的陪伴,但我可以和弟弟做伴,爬上屋子后面高高的桑葚樹,摘下紫紅色的葉子,倚在樹枝上滿足地品嘗。
我是土地的兒女,也深深地愛戀著腳下堅實與質樸的黃土地;我從卑微處走來,亦從卑微之處汲取生命的養分?!?/blockquote>放假了,帶娃去感受一下大自然吧!
魚娃摘綠豆
帶娃回老家看看,讓孩子去感受大自然吧,大自然會還你一個充滿童趣的孩子。
我是520親子成長跡聯合創始人遛娃團長魚媽,一個持續記錄者,如果你也在做記錄,也想讓家庭的成長有跡可循,歡迎同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作者簡介:
我是遛娃團長魚媽,我不是拍延禧攻略的于媽,我是帶你一起科學遛娃的魚媽。擅長親子活動方案策劃和社群流量增長變現。
線下幫助超100組家庭,策劃組織親子活動,享受美好親子時光。線上利用社群流量增長變現思維,一個月輔導幫助5位小伙伴月入過萬。
2019年立志帶100位寶媽,通過社群流量增長變現,實現月入過萬,陪娃讀100本繪本,寫100本育兒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