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經歷了不少事,你問他的經驗、收獲、體會,他談不出多少東西;下次碰到同類事情時,你感覺他還是象新手一樣,能力好像沒怎么見長。而有些人“經一事長一識”、“吃一塹長一智 ”,經歷越多,成長越快,能力越強。主要差別在哪?就在于是否及時總結,有總結和沒總結的人的收獲是大不一樣的。總結也稱“復盤”,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就率先大力提倡并在集團深入推行“復盤工作法”,使聯想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同樣也可能是因為聯想近些年復盤工作做得不實不深,這些年的業績乏善可陳了。小的事務可以簡單總結,分析得失、提出改進思路建議;大的事務就需要一套總結方法,不能簡單應對、隨意處之,否則就起不到總結的作用了。
一、總結有哪些好處
(一) 形成經驗。把經辦事務、項目中好的思路、方案、制度、做法、技巧、創意、亮點、事例等總結出來,分析重點、難點、堵點,理出破解之道,舉一反三,可以運用到以后其他工作中。
(二) 借鑒教訓。有哪些地方、哪些環節存在錯誤、疏漏,哪些事可以采用更好的辦法措施,反思過失、差距、不足,避免產生類似的問題和教訓。
(三) 提升效能。整理出工作套路和規律,找出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思路、框架,為今后同類事情的辦理提供參考模板,極大提升工作效率、保證工作效果。
二、如何做總結?
(一) 總結的基礎工作
1.材料物品搜集整理。把相關的方案、計劃書、策劃案、任務清單、人員分工、議程、執行文件、會議紀要、合同、備忘錄、票證以及涉及到的相關物件、材料、產品等完整歸集、分類、建檔、立卷。
2.人員溝通交流。一方面是內部人員,從上到下,參與決策、執行、監督的人員,盡量都參與討論交流,總結得失、體會;另一方面要征求外部人員(服務對象、專家、合作者、競爭對手等)的意見,聽取他們的評價、感受、建議。
3.個人、小組、部門、專題小結。這些小結重在結合各自實際、多角度分析問題,體現針對性、實用性、細節性、專項性和差異性。大總結是基于這些小結匯總、提煉、升華而成,又不能代替這些小結。
(二)總結的基本做法
1.效果評估。結果是否達到預定目標?哪些超出預期,哪些剛達到,哪些沒達到?最重要、最核心的幾項目標是否達成?服務對象的滿意度、后續合作意向如何?
2.經驗梳理。有哪些好的構想、創意、突破?體制機制、執行層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出了哪些好的制度、辦法、措施?橫向縱向關系協調上有什么經驗?哪些是客觀原因導致,哪些是主觀努力獲得?有哪些事可做,哪些事可以忽略不做?
3.疏失檢視。戰略、戰術、資源三方面存在哪些問題?事前、事中、事后有哪些不足?人員分工、流程設計、過程管理是否合理?環節銜接、跟蹤督查是否到位?應急處理是否完善?對組織發展有哪些不利影響?各方面問題的原因是什么?今后如何改進完善?
4.規律把握。工作、項目有哪些需要遵循的原則、方針、步驟、處理的關系?基本流程、套路有哪些?關鍵點如何把握?哪些可形成固定的樣式、圖表、模板?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風險點?
5.成果形成。總結不能光靠腦袋想想,要寫出來、畫下來、拍出來,形成有形化的東西,比如總結材料、課題報告、案例分析、思維導圖、經驗介紹、宣傳片、紀錄片等。有可能的話,可以以典型發言、經驗交流、成果展示、案例分析、課題匯報等形式進一步分享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