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1)
以前寫過一篇有關讀書的文章,叫《如何一年讀300本書》。
這篇文章分享的是有關快速閱讀的一些技巧。對于一些閱讀速度偏慢的朋友,這些技巧多少會有些幫助,尤其是其中的主題閱讀。
我們做一些事情,總有其目的性的,不管這個目的是否功利。讀書也是如此。
我相信不存在沒有任何目的的讀書。在讀書的時候,尤其是在一年讀300本書的時候,就要問問自己,自己這么快速的讀書、自己讀這么多書,究竟是為了什么?
我在那幾年快速讀書的時候,每年都可以讀到200本以上,最高的時候一年讀了400多本。可是讀書越多,心中越是迷惑:我讀這么多書,究竟要干嘛呢?
很多時候,事情很有意思,當你做了很多事情,發現這些事情并沒有帶給你幫助的時候,你就會跌入另外一個極端——那就是對這件事情的深深的懷疑。
有段時間,我對于讀書是否有用,心中也是有極大的疑惑的。在這段時間里,基本上就不怎么讀書了。
再后來,走過了這個階段,我終于可以用一種很平和的狀態去看待讀書這件事情,而且讀書帶給我的幫助就更大了。
只是這時候,讀書速度已經不是什么問題了,想要快速的閱讀真心不是問題,問題是想要切實有效的慢速讀書,這其實是一件蠻難的事情。
慢讀書,這不是目的,就跟快讀書也不是目的一樣。慢讀書的目的是要做到讓讀的這本書的內容和知識能夠有效的變成自己的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對于一些很有料的書,我真心想要把這本書的內容轉變成我自己的東西,我采用了一種非常笨的慢讀書的方法,我稱之為「重構」閱讀法。使用這種方法,雖然讀書的速度慢了,數量也變少了,但是閱讀的成效比以前大的多了。
<br />
(2)
什么是「重構」閱讀法?一句話,就是把一本書用自己的理解重新寫一遍的方式,去超慢速的閱讀一本書。
使用這種閱讀法去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實際上是相當于把這本書重新創作了一遍,稱之為把這本書「重構」。一旦完成了這本的「重構」,你就能夠把這本書里核心的、對你最有幫助的內容完全的掌握。
為什么呢?因為通過你的重新創作,實際上你是把你所閱讀的東西給真正的運用起來了,以實際運用來驅動閱讀學習,學以致用,這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尤其是對成年人來講,更是如此。
那么,該如何去用「重構」閱讀法,閱讀一本書呢?我的操作如下:
1. 選書:「重構」閱讀法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運用這個方法去閱讀的書,一定是要對你真正有所幫助的書,否則浪費了時間卻無所得,那就是浪費生命了。多以,一定要多花些時間,好好的選書。選擇那些你想要掌握的知識、想要學習的技能的書籍,選擇那些評價比較高的書籍,選擇那些作者比較知名、質量所有所保證的書籍。書籍不要多,一兩本就可以。
2. 提問:通過快速閱讀作者的介紹、書籍的簡介、前言、序、后記之類的篇章,以及仔細閱讀書籍的目錄,確定這本書要講的主要的內容,了解大致的內容的架構。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理解、根據自己的需求,提出來自己想要解答的問題。帶著問題讀書,才會更加有的放矢,更有成效。一本書,看了作者信息、看了前言、內容介紹、目錄等信息,你發現自己心中根本沒有什么問題的話,這本書你干脆就不要讀了,因為你沒啥期待,也沒有什么想要獲取的,讀這本書純粹就是浪費時間了。
3. 閱讀:在保證自己理解的前提下,盡可能快速的閱讀這本書。閱讀的時候,盡可能的快速,不要太在意自己一時是否記住了書中的內容,這個時候也不需要你記住書中的內容,你要做的只是把書讀完,獲取書中主要的信息,明確對自己最有吸引力、最有幫助的地方,并對自己事先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初步找到那些問題的答案。這樣,一本書讀下來基本就夠了,你掌握的也算是差不多了,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4. 重構:結合自己記住并理解的書中的內容,結合書的篇章結構,結合自己實現提出的問題,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語言,搭建自己的邏輯架構,把這本書自己重新寫一遍,重構這本書。在重構的過程中,不用完全遵照原書的內容,也不必寫成原書那樣的篇幅,用縮寫、簡寫的方式,把你想要獲得的內容重新組織一遍,書寫出來。如果能加上自己的理解,增添一些自己找到的論據、案例、材料等,那就更好了,這就算是做到了把舊有知識和書中的新知識進行了連接,能夠融會貫通。一般情況下,能夠把一本書重構一遍,你差不多就可以成為這本書所講內容的偽專家了,唬唬人總是可以的。
大體上經過上面的四個步驟,完成「重構」閱讀法閱讀一本書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耗時比較長,尤其是重構原書的時候,而且重構的時候,不僅僅需要你對原書內容有所理解,還要求你有一定的寫作能力,能夠把你理解的東西寫出來,這個難度是蠻大一些的。
我在過去的三四個月里,基本上以每個月重構一本書的速度去閱讀,從早先的「理解未來的7個原則」,到接下來的「慢思考」,再到現在的「最小阻力之路」。以「慢思考」為例,原書十五萬多字,我最后用兩萬多字,按照自己的邏輯,把原書的核心內容寫了一遍。寫完之后,在跟很多人討論有關思考的問題時,就可以講述的頭頭是道,儼然一副思考專家的派頭。
通過重構閱讀法閱讀一本書,你會發現,書的作者并不是什么神仙,他的書中有好的東西,也有好多不好的東西。比如我讀那本「慢思考」,我堅定的認為,其內容的組織邏輯是比較混亂的,而我自己重構的內容的邏輯,則要清晰的多。如此,就不會迷信于任何一本書,不會陷入「盡信書」的陷阱當中。
<br />
(3)
用「重構」閱讀法讀書,其讀書的心態不再是一種從別人那里獲取什么的心態,而是用一種我要創造一個什么新的東西,從別人那里去借鑒一些東西的心態。心態出發點依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差別。
「重構」閱讀法去閱讀一本書,相當于對這本書進行了二次的創作,創作出來的東西,已經不是原作者的東西了,而是屬于你的東西。這份東西,你完全可以拿來發表,甚至進一步的擴展,形成你自己的一套東西。
這樣的閱讀,已經不是純粹的閱讀了,而是從單方面接受的閱讀,變成了自主的創作,創作自己的作品。人一輩子,在社會上立身,往往都是靠著自己的作品。從閱讀一本書開始,參考別人的作品,借鑒其精華而創作自己的作品,逐步形成創作的習慣,而后再完全的做自己的原創,打造完全是自己烙印的作品。
當創作成為一種習慣之后,就沒有什么困難能夠真正的阻擋你了,因為你總能創作出一個新的世界,讓那些困難不再成為困難了。
<br />
(END)
本文屬原創,若讓您有所收獲,請隨手點贊、轉發、評論,歡迎關注、打賞。
讓我們一起創造價值、分享價值、傳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