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篇文章是《自控力》一書的讀后感。《自控力》,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Kelly McGonigal, Ph.D.),是斯坦福大學備受贊譽的心理學家,她吸收了心理學、神經學和經濟學等學科的最新洞見,為斯坦福大學繼續教育項目開設了一門叫做“意志力科學”的課程,這門課程是《自控力》一書的基礎,所以標題下面標注著“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心理學課程”,而封面下方還寫著“只需10周成功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
書中結合豐富的心理學實驗和實際案列,解釋什么是自控力,如何訓練自控力。文中涉及了許多看著零散又相互關聯的概念,如意志力,自我,生理本能,壓力欲望等等。每一小章都有對應的小結,還有引導你進一步思考的深入剖析,以及指導你踐行的意志力實驗。
總結
什么是自控力?如何訓練自控力?
我的一句話總結是,通過有意識的自我認知,經過有意識的刻意訓練,控制自己的行為,達到可以隨意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欲望的能力,一種順其自然的身心合一的能力。
我總結可以通過以下三點來達到自控。
自我認知
控制行為
順其自然
1.自我認知
意志力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欲望的能力,而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徑在于,弄清自己如何失控,為何會失控。自知之明是自控的基礎,當你對自己一無所知,就談不上自我控制。
你說你要學會自控,可是你真的知道認識自己是怎樣一個人嗎?意志力的控制由什么掌控?真的明白自控是為了什么嗎?是否跟自己對話過?是否關注過自己的情緒和欲望?是否觀察過現在的自己,想象過未來的自己?是否能及時覺察到自己做的對錯?
試著從以下三方面入手:認識自我、關心自我、提醒自我。
認識自我
根據神經學家的研究,我們雖然只有一個大腦,但是我們常常有兩種對抗的想法,或者說有兩個自我。一個任意妄為、及時行樂,一個克服沖動、深謀遠慮;或者說,一個感性沖動,一個理性控制。
從生物學上來講,前額皮質能控制我們去關注什么,想些什么,控制我們的行為。前額皮質位于額頭和眼睛后面的神經區,分成了三個區域,分管“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三種力量。
“我要做”:左邊區域,負責處理枯燥、困難或充滿壓力的工作。
“我不要”:左邊區域,負責控制一時的沖動。
“我想要”:中間靠下,負責記錄你的目標和欲望。
當你了解了這些,就會知道我們腦袋里本身有兩種自我,理解我們為什么有這么多的糾結,想減肥可是又想吃美食,想健康可是又懶得出去運動,想早睡早起可是又忍不住熬夜。
前額皮質控制我們的行為,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訓練我們的大腦,讓“我想要”,還有理性的那個自我作為戰勝一方呢?
書中給出的第一個有效方法就是冥想,冥想能讓更多的血液流進前額皮質,提升注意力,提升自控力。而冥想的時長是可以通過訓練慢慢增加的。
所以,現在就行動吧。從最基礎的5分鐘大腦訓練冥想開始吧,在腦海中默念“呼”和“吸”,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當你開始走神的時候,重新集中注意力。這樣的反復訓練,直到不再受雜念困擾,直到冥想的時間越來越長,你的自控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關心自我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會階段性的情緒低落,然后用美食,刷劇,游戲來取悅自己,可是之后又后悔過度放縱,好像沒有讓自己的情緒真正好轉?
大腦里有一個獎勵系統,而獎勵系統有兩大武器,胡蘿卜和大棒。
大腦中有一部分區域會預見快感和計劃行動,釋放多巴胺的神經元會刺激這些區域,給人們帶來獎勵的承諾,但同時也向大腦的壓力區域發出的信號,多巴胺刺激了壓力荷爾蒙的釋放。
情緒低落的時候,大腦容易受到誘惑,進入尋求獎勵的狀態,而當接收獎勵時,同時也接收到了各種壓力,所以這并不是解決情緒低落的正確方法。
真正改善情緒的辦法是預測自己在什么時候會情緒低落,什么會導致自己情緒不好,做好準備去面對自己的情緒,接受這是一種正常的狀態,自我諒解,而不是自我放縱。
提醒自己
你堅持了一周的飲食控制,所以中午好好吃一頓來獎勵自己的堅持?
你堅持了七天的早睡早起,所以晚上偷懶熬個夜放松一下。
你決定明天開始好好學習,所以今天先各種放縱娛樂。
恭喜你,進入了“道德許可效應”的陷阱里。在完成某個目標過程中取得的進步,會刺激人們做出妨礙完成目標的行為。
還記得嗎?我們腦袋里有兩個互相競爭的自我,一旦有所進步,那個及時行樂的自我就會跑出來,各種借口來放縱自己。
這個時候你要做的事,取消許可,牢記目標。當你面對自我放縱的誘惑時,記住這件事會改變我們的感覺。所謂的獎勵看起來更像是對目標的威脅,所以,你發現自己想要放縱時,停下來,想想你當時為什么能拒絕誘惑,想想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2.控制行為
如果對內我們能更了解自己的大腦運作模式,對外我們就更能控制自己的身體,針對性的訓練,作出更合理的行為。
我把這些對應的訓練,分為平時的訓練和刻意的訓練兩種。
平時的訓練
簡單的說就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1.堅持一周三四次的鍛煉,這是恢復體能和意志力的方法。
2.保證合理充足的飲食,這樣能給大腦提供更持久的能量。
3.充足的睡眠時間,這樣能保證自己的情緒不會因為睡眠問題而低落,身體不會因此而疲憊。
刻意的訓練
1.每天5分鐘的冥想練習,鍛煉專注力,這是提高自控力的源泉。
2.在小事上鍛煉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
如用左手刷牙,記賬,坐下的時候不翹二郎腿腿等等,通過簡單的方式鍛煉意志力。
3.10分鐘延遲法則:在誘惑面前安排10分鐘的等待時間,如果還想要,就擁有,但不要再事后自責。
4.社會支持:加入可以找到榜樣或者傾訴對象的團體,定時的獲得社會支持和反饋。
(關于刻意訓練可以參看我的另一篇文章你真的理解刻意練習嗎?)
自控力也有肌肉模式,通過不斷的訓練,我們的自控力肌肉會越來越強大。
另外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訓練也是要消耗能量的,所以平時的訓練也就是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刻意訓練的根基,不能忽視。
3.順其自然
當你有充分的自我認知,也能夠通過行為上的控制訓練,兩個自我的沖突被調和,其實就已經有足夠的自控力。
大腦能夠掌控身體的行為,身體也能夠配合大腦的指令。
你能接受自己的一切,正視自己的好壞,一切都順其自然。
當一切順其自然,身心一致,就不再需要所謂的自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