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問題是問:人是怎么廢掉的?最受歡迎的答案從五個角度進行了說明。
一是:沉溺于輕易就獲得高成就感的事情。這種情況在現實中癥狀輕的包括:沉溺于游戲,坐在電腦前就能享受到技能提升,層次升級,甚至體驗到現實生活中需要費很大勁才能達到的成就或獎賞;沉溺于種馬小說,輕而易舉就在想想的世界里馳騁,紙醉金迷等等。癥狀重的,包括賭博,輕易就獲得財富,吸毒,輕易就獲得快感。人如果長期沉溺于此類事情,勢必提高自己的興奮閾值,從此經過努力獲得的一點成就或者進步,并不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因此逐漸會梳理此類健康有益的事情,久而久之,人便沉陷了。
二是:只接受低信息密度的信息源。什么是低信息密度的信息源呢?最常見的就是圖片、深度不夠的娛樂、體育、八卦新聞等,這類信息容易吸引人,給人帶來新鮮感,卻很少能引起人的深度思考,而相反,高信息密度的信息源都是需要思考、分析后才能吸收,如課程、知識框架等。也就是說,腦袋不用,得不到鍛煉,長期浮在一個信息的表面,人容易變得沒有思考力。
三是:習慣用錯位成就感麻痹自己。在困難或絕望時期,用錯位成就感給自己打氣或帶來自信無可厚非。但是,這事不能養成習慣,用自己不太厲害的交流能力去PK啞巴,用自己膽小謹慎的性格去在別人因冒險而失敗處去獲得幸災樂禍感,這種錯位的東西并沒有實際的比較意義,但如果一個人習慣了這樣的東西來獲得滿足感,這個人幾乎很難進步。
四是:過度依賴既有可行路徑行事。就在不久前中國某地取消收費崗位,大媽跳出來叫冤說自己除了收費什么都不會一事就是這種情況讓人廢掉的最好證明。工作如此,生意也是如此,一門生意在某個時間段有起固有的商業模式,不管大小,只要切入適當,就能順風順水。但是,很大的可能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新事物層出不窮,競爭的愈演愈烈,這種套路會慢慢枯萎,如果一個人不能相時而動,等到的,是被淘汰。
五是:封閉強化學習通道。此點跟只接受低信息密度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就是不深入學習。事實上,這個讓人廢掉的方式更容易迷惑人,很多人看似很勤奮、很努力,在不斷學習上進,事實上,他們只是做了學習這個動作,第一個動作,殊不知有效的學習是一個體系,學習之后,要進行下一步深入思考和轉化,只有轉化成自己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學習,否則,學習甚至是一劑毒藥。迷惑你,讓你自認為自己很有收獲在成長,哪知你只不過是耗費了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最終面臨一個枯萎的結果。
以上答案很精彩,事實上我覺得人廢掉有一個很簡單的答案,就是不思考。人只有不斷的思考,不管對錯,才能保持清晰,自己腦海的那潭水才會越來越清,只有思考,形成自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人才能越活越有底氣,而體現在表面,就是成長,不斷的成長才能把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