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來到。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這個節日的基本主題。
清明節這個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
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睂懗隽饲迕鞴澋奶厥鈿夥?。
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清明對于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
農諺說 “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正是說的這個道理。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凈之風,天高遼闊,風景明麗,微風撫面,正說明清明節是一家人祭祀祖先,踏青游玩的好季節。
唐朝詩人白居易寫有不少膾炙人口的清明詩。其中《清明夜》健康明朗,充滿春天的溫暖和明媚:“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比缭娙绠?,滿紙喜氣。
2.
除了踏青,我們的祖先還會在清明節這天蕩秋千。
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女子們衣袂飄飄,穿著五彩繽紛的艷麗服裝坐在秋千上面,行進間衣,袖隨風飄擺,有出塵之態。
這一場景我們可以在?妖貓傳?可以窺見。美人如花隔云端,如夢如幻、如煙如霧。
同樣的的場景,我們可以在唐詩人韋莊清明詩里也可以想象:“滿街楊柳綠煙絲,畫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簾花樹洞,女郎撩亂送秋千?!?/p>
這首詩詩生動反映唐朝陜西地區,女子過清明節時蕩秋千的美麗摸樣。
3.
在清明節,人們也會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
王維有《寒食城東即事》詩為證:“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這說明在唐朝,蹴鞠已經是當時非常流行的娛樂活動。
清明時節的戶外運動,除了蕩秋千和蹴鞠,還有打馬球和插柳。
在眾多的文獻典籍中,有很多關于清明節打馬球的記述。例如張籍《寒食內宴二首》提及馬球是寒食節的娛樂活動之一," 廊下御廚分冷食,殿前香騎逐飛球 ",當御用廚師將準備好的冷餐分發給大家的時候,追風少年們在殿前騎馬擊球。
追風少年們的球要是打得好,還有可能吸引美人前來觀賞,甚至她們也會邀上三五個小伙伴,一起來打馬球。有詩為證,據敦煌文獻《杖前飛 · 馬球》載:" 時仲春,草木新,口初雨后路無塵,林間往往臨花馬,樓上時時見美人。相喚同情共言語,閑悶結伴游球場,傳中手執白玉鞭,都史乘騎紫駱馬。"
4.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新綠的時間,民間還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途中,順手折下幾枝柳條,拿在手中把玩,編成帽子戴在頭上,或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
唐朝詩人溫庭筠有詩歌?清明日?: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插柳的習俗與避免疫病有關。唐人認為在河邊祭祀時,頭戴柳枝可以擺脫毒蟲的傷害。宋元以后,人們踏青歸來,往往在家門口插柳以避免蟲疫。這是因為春天氣候變暖,各種病菌開始繁殖,人們在醫療條件差的情況下,只能寄希望插柳避免疫病了。
這些和清明有關詩歌,你能背誦的有幾首呢?
世界這么大,我們一起看,你有故事我有酒,歡迎聊天,歡迎投稿。我是簡兒,和我一起看看世界,重新愛上這個世界吧!QQ:125336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