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朋友來說,沒有比蘇拉更好的人;對敵人來說,沒有比蘇拉更惡的人。”
——路奇烏斯?科爾涅利烏斯?蘇拉?菲利克斯寫給自己的墓志銘
蘇拉的名字很長,最后這個菲利克斯是他自己加上的,意為“被幸運眷顧的人”,除了聞名于世的墓志銘外,“菲利克斯”,是蘇拉對自己傳奇一生的總結。
他從一個落魄貴族,登頂權力巔峰,成為坐擁數萬私人軍隊的羅馬執政官。這一路走來,蘇拉遇到了誰?又經歷了什么?就讓我們跟隨鹽野七生的文字,來一一探尋答案吧。
一、家道中落的貴族后裔
蘇拉全名路奇烏斯?科爾涅利烏斯?蘇拉,與大西庇阿、小西庇阿同屬科爾涅利烏斯一門,正兒八經的貴族出身。但可惜的是,他們家屬于沒落的那一波兒貴族,家里并不富裕。
年輕時候的蘇拉是個大帥哥,而且還是個精通希臘語、拉丁語、才華橫溢、學富五車的大帥哥。相貌英俊的落魄才子總是特別得風塵女子的青睞,古今中外,并無例外。
于是囊中羞澀的蘇拉很長一段時間都流連于歡場,靠著妓女們的資助讀書度日,甚至有位當時的名妓臨終前,將自己的財產都留給了蘇拉。
蘇拉的繼母也對他非常喜愛,在繼母去世后,蘇拉繼承了其遺產。這些成為蘇拉進入羅馬政治生活的經濟基礎,而在底層的摸爬滾打,也成為他人生經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二、生擒朱古達的外交能手
在上一篇寫馬略的文章中,曾經寫到過朱古達戰爭,最后馬略以活捉朱古達凱旋羅馬而獲得了很高的聲望,連續五次被選為執政官。
但其實真正生擒朱古達的,并不是馬略本人,而是當時在軍中擔任財務檢察官、負責外交等一系列內務的蘇拉。
當時年僅三十二歲的蘇拉終于考上了財務檢察官這個非常有前途的公務員崗位,領兵前往非洲戰場跟在馬略麾下效力。財務檢察官其實類似于軍隊的軍需后勤總管,這個崗位有多牛逼呢?崗位實際事務就是負責軍中一切跟錢有關的事務,格拉古兄弟的老父親就是靠著這個職位一路當上了執政官,讓家族躋身貴族行列的。
蘇拉到崗后,更是將這一崗位的職責發揚光大。馬略其實是個粗人,并不擅長這些繁瑣的事務。蘇拉到部隊沒多久,就成了包括馬略在內所有人離不開的后勤小能人。而沒打過仗的蘇拉上了戰場也毫不含糊,每次出征都是得勝歸來。
那個時候,羅馬與朱古達的戰爭其實陷入了焦灼,馬略也有點兒身陷泥潭的感覺。就在這個時候,朱古達的盟友兼老丈人忽然向羅馬軍隊試探,想要投誠。
馬略將談判任務交給了蘇拉,蘇拉也不負厚望,談了兩次就跟朱古達他老丈人達成協議,設下鴻門宴,活捉了朱古達,努米底亞大敗,羅馬軍凱旋。
朱古達戰爭有三個作用:第一,催生了馬略的軍隊體制改革;第二,充分展現了馬略的軍事才能;第三,蘇拉粉墨登場。
這場戰爭最后的榮光是屬于總指揮馬略的,蘇拉受到了怎樣的獎賞,《羅馬人的故事》一書中并沒有詳細講,但作者的字里行間總是讓我感覺到一種蘇拉不服的意味,也許,蘇拉與馬略的罅隙就是在朱古達這件事上開始的。
三、同盟戰爭大放異彩,卻被馬略趕出羅馬
朱古達戰爭后沒幾年,日耳曼人入侵,馬略與蘇拉有過一次短暫的合兵作戰。再八年后,同盟戰爭爆發。
相比六十七歲老將馬略的裹足不前畏首畏尾,五十歲的蘇拉在同盟戰爭戰場上的表現可以稱得上是大放異彩。
從戰場上一回到羅馬,他就被選舉為了下個年度的執政官,并且如愿獲得了東部戰線、平定本都國叛亂的軍事指揮權。花了十八年的時間,這個當年靠妓女資助的紈绔子弟,終于向世人證明了自己,走到了權力的制高點。
當選后,蘇拉第一時間前去諾拉市征募志愿兵,而許多同盟戰爭中跟隨他作戰的將士也一起到了諾拉。
本來一切都很順利,蘇拉一心要拉著部隊去攘外,但馬略卻給他使了絆子。老馬略與護民官蘇爾皮基烏斯結成了政治同盟,兩派人馬之間發生了激烈的沖突,蘇拉差點兒被殺,兵權也被剝奪。
蘇拉向馬略含恨屈服,然后在對方放松警惕的時候,逃出了羅馬,回到了諾拉軍中。
執政官位置屁股都沒坐熱的蘇拉,無法忍受自己的兵權被剝奪,此一去,注定是一場血雨腥風。
四、率軍奪取羅馬,重新執掌軍政大權
蘇拉留在諾拉的都是自己出生入死過的心腹,雖然被羅馬官方剝奪了兵權,但這些人還是愿意擁戴蘇拉。
蘇拉振臂高呼:“你們總司令的名譽受到了侮辱!現在我要殺回羅馬!用武力來挽回自己名譽上的損失!你們愿意跟隨我一同戰斗嗎?”
回答他的是山呼的“我愿意”“我愿意”“我愿意”!
蘇拉當時人心所向,就連留在首都的另外一位執政官魯弗斯來從羅馬跑了出來投靠他,更別提這些他一手帶出來的兵了。后來這支三萬五千人的軍隊被歷史學家所詬病,稱之為“私家軍”。
蘇拉帶著自己的蘇家軍一路殺了回去。
可笑的是,馬略不知道是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沒有醒過來還是太看不上蘇拉這個手下敗將,亦或是做夢也想不到羅馬的執政官竟然真的會率軍攻打自己國家的首都,總之,馬略沒有在首都做任何防衛部署,蘇拉領兵長驅直入。
沒有任何防御的羅馬幾個小時就被攻破了,蘇家軍迅速控制了羅馬。馬略出逃,護民官蘇爾皮基烏斯被斬首示眾。可以說,羅馬市民在家吃著火鍋唱著歌兒,國家就已經改天換日了。
蘇拉的這次軍事行動,開了羅馬人用武力奪取的羅馬的先例。
蘇拉終于又回到了羅馬,重新站在了權力的巔峰。
因為有護民官掌控羅馬政局的先例在前,蘇拉第一時間提議:從此以后,凡公民大會和平民大會通過的法案,未經元老院認可,不得實施。蘇拉提出這一法案時,前護民官蘇爾皮基烏斯的腦袋就擺在他腳邊,法案全票通過。
實行了200年之久的《霍騰休斯法》,被蘇拉顛覆了,這是他維護共和制的亡羊補牢,但卻為羅馬后世的獨裁開了先河。
接下來的一年,蘇拉沒有被選為執政官,新任執政官是屋大維和凱撒的老丈人秦納,但蘇拉,仍是羅馬的實際掌控者。
就在這時,東方傳來戰事,本都國的米特拉達梯染指了希臘。
政變剛剛結束,政局并不穩定,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但,蘇拉是個拎得清的人,他懂得孰輕孰重,知道攘內還需先安外。
雖然不放心,但他還是將羅馬交給了四十歲正年富力強的秦納,自己率領三萬五千人的軍隊,向希臘進發了。
蘇拉這一走,是否能取得東方戰場的勝利?秦納又是否能如他所愿忠君報國?我們下集繼續解說。
下集見
圖文版在微信公眾號:唐門飛甲,歡迎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