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斜塔——一座難以“扶正”的塔,一座“千錘百煉”的獨立式鐘樓,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跡廣場上。
我們看見的是比薩斜塔的表面光鮮亮麗,卻不知道它為了“站穩腳”有多努力!幾百年的歷史中,多次地震中還能幸存的比薩斜塔。人們為何要建造一座斜塔,這座塔是生來就斜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見識一下這座難以“扶正”的塔。
比薩斜塔始建于1173年,它原本的作用是一座獨立式鐘樓,一座羅馬建筑風格的鐘樓,服務于當時最宏偉的比薩大教堂。這座塔的計劃建設是8層高,一座氣派的園形柱廊聯拱式建筑,所以就算本塔不斜,一樣很耀眼!
可是當比薩斜塔建到第三層時,塔身就開始傾斜,這時似乎比薩人民并未表現出過度的慌張與驚奇。因為,比薩斜塔并非比薩城內唯一一座傾斜的建筑了,大家有點司空見慣了。這是由于比薩城糟糕的地理位置,位于河道淤積平原之上,土層松軟且地基極度不均勻。(例如,“比薩”這座小城的名字,就源于希臘語中“沼澤地”。)
比薩塔是用沉重的大理石建造,僅靠一側的地面支撐這個重量,真是困難。考慮到還有好幾層沒建造,建造師也有些束手無策。在比薩斜塔建到第四層時,由于一系列問題而停止了建造工程。這座“爛尾工程”200年過去了,1370年,比薩斜塔終于完工了。這時就已經形成了其獨特的傾斜外觀。
比薩斜塔到底是怎么斜的?
整個比薩斜塔向北傾斜了好幾度,懂數學的我們都知道,其實這不是個小的數學。所有的人都害怕比薩斜塔會倒塌,不斷地采取各種工程措施想把它“扶正”,“掰直”。有嘗試過給南側的石頭加高,失敗了;也嘗試在北側掏土,又失敗了;還有嘗試底部灌水泥,還是失敗了。直到1990年,整個塔已經夸張傾斜了,意大利相關部分決定關閉比薩斜塔對游客的開放。向全世界征集解決辦法,集思廣益了來自全世界的有志人士的辦法,最后確定了一種方法:地基應力解除法,進行“扶正”,簡而言之還是類似于前人的老辦法,繼續在北邊掏土。
在不斷的“扶正”努力下,雖然沒有完全“掰直”,但在眾志成城之下,比薩斜塔又能再次向游人開放了,據說沒有意外的情況下,經過修復的斜塔預計可以再屹立不倒300年。
比薩斜塔“扶不正”的原因,它的地基下面的土層是由軟質粉土的沉淀物和軟黏土相間形成。總的來說,這個困擾全世界幾百年的難題,就是當初建塔時沒有選好的地基,造就了這座“扶不正”的比薩斜塔,這也算建筑史上的一個美麗的“錯誤”。因為這個美麗的“錯誤”,整個“扶正”過程也將不停歇。
溫和而又堅強地聳立,傾斜卻不塌陷,永遠是將倒未倒的模樣。倘若有一天我們能站在奇跡廣場上觀摩這座斜塔,愿我們都能溫柔地對待這座千錘百煉的斜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