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刻意練習之前,笑來老師提到了一個詞——耐心。耐心就是一次練習一個,因為刻意練習是調動全身注意力,不好分散。怎么開啟元認知能力?這文章給了三個方面的修煉:
一,坐享
坐享,用其他領域的術語就是打坐、禪修、內視、冥想等。
把所有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一點——當前的訓練中就是你的呼吸。
經調查有助于休息的活動的前三名:
1,閱讀
2,獨處
3,親近大自然
所謂休息,其實都是讓人安靜下來,注意力回到自身。
而坐享,則類似于此。通過主動地全神貫注,讓元認知能力徹底放松。
而 "不容易",是刻意訓練的核心,即你的元認識能力被激活后,然后反復使用它,去調整注意力。
所有人都做得到,坐享——可以直接增大訓練者的大腦皮層表面積。
核心建議:
坐享,這是個現今已經被科學解釋的很清楚的很簡單很樸素的"大腦體操",沒必要用去神話它,秘化它——自然而然地用就是了。
二,興趣
1,FLOW ——全神貫注
主動:專注于提升牧歌特定的技能;
被動:讀小說、看電影、玩游戲(這是被掠奪注意力)
全神貫注是另外一種刻意訓練元認知能力的有效方法(有些違背直覺)。
通過進入全神貫注狀態而使元認知能力徹底放松。
全神貫注有主動和被動兩種,顯然主動的一種才是需要刻意練習來訓練元認知能力地的。
但很多人自小到大都沒有培養起一個興趣點可以主動投入,也就沒有事情去 主動的 全神貫注地做。
2,標準與循環
鍛煉元認知的判斷——是否主動地全神貫注
衡量元認知的標準——是否順利,一般情況下刻意練習都不會太順利,往往還伴有難題,想想前面提到的"不容易"。
這里"興趣 "和"刻意練習"有個循環:
有興趣-刻意練習-做得更好-更有興趣-繼續刻意練習
三,反思
1,這可以說是刻意訓練元認知能力的最高效手段。
一個FACT :反思活動最初常常是"無疾而終"的。經過長期積累之后,才能夠效率有所提升。
同樣,坐享跟反思剛開始的階段,一個會犯困,一個會想不清楚。應對手段就是——記錄。因為只有記錄下來,我們才有機會回顧,并知道自己到底在那些細節犯了錯誤。這其實是反復打磨、反復修正的過程。
2,反思的另一個作用,是其可以作為調整情緒的根本。
這里要引入一個關鍵詞——冷靜。只有冷靜,才不會被情緒帶著走,情緒化。
而控制情緒不可能讓你冷靜。因為控制情緒跟控制時間一樣,都是徒勞的。
而只有認清情緒來源,并找到解決方案,才能做到冷靜。
如何認清情緒來源呢?這就需要調用你的元認知能力。
后面的評論里面帶著的幾個問題,點醒了我。
1,活在當下還是活在未來?
這個話題我在之前一期 "活在未來"里也質疑過。今天的看法讓我又有更新:"活在當下"和"活在未來"不矛盾,"活在當下"是不著急去做下一件事,而是注意力在眼前,全神貫注于當前之事;而"活在未來"是確信未來某件事,并按這個注定發生的事去做、去準備。
2,概念明確。
一是關于"強強聯合",其實可以理解為"弱弱聯合",因為我們都有彼此的弱點,為了達到一個目前自身實力觸碰不到的目標才去組隊,從而借助別人的資源去完成目標。這也告訴了我們呢,與人相處,特別是與合作伙伴相處,要懂得謙虛,這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二是關于"代人讀書"。一本書里面有作者的意圖表達,而同一讀者可能不同時間不同地方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所以給人推介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時候要考慮一個問題,就是你是否把作者的意圖正確傳達到了?
3,"知識就是力量"大家都聽說過,但是這里說的事是什么?
這里笑來老師 在 闡述"坐享"的時候提到這句話。顯然,笑來老師是有備而來的。這里指的是,借助于科學的手段,打破對于坐享的誤解。其一,坐享,這種刻意訓練,可以直接增大訓練者的大腦皮層面積;其二,坐享中產生的幻覺,并非"走火入魔",而是加速的腦神經鏈接,可以看做是一種"主動做夢",雖然有美夢也有噩夢,但是那并非真實。
本周是第四周,感觸就是:
1,不再陷入細節,完美主義不是我的追求。先保證做完,再追求做好。沒有深刻理解和感觸的情況 ,在一開始就是很常見的??桃饩毩曉谶@里就是要有困難。
2,多用心看看文章的每一個字,包括預告文章和 最后的留的問題。多刷幾遍,收獲都不一樣。
3,多看看小伙伴們的文章,學習從來都是可以走出去,請進來。多個視角看問題,也是"弱弱聯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