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第五章的講書稿。人人都喜歡聽故事,那一篇好看的故事是如何寫出來的呢?今天的文章就會幫到你。
有邏輯的故事是符合金字塔結構,不管是內容方面還是結構方面。在主要主題下面,關鍵主題是整個故事的流程,次要主題是每個流程的具體內容。我們把信息放進次要主題中,句子之間的關系主要靠連接詞。所以合適的連接詞在故事中起到關鍵的作用。
如何展開一個故事呢,這里有一個有效的架構。
下面,我就將這個架構中的5個步驟詳細講解。
1、S,situation (設定狀況)
設定狀況第一步,要介紹故事的主角,主角可以人,也可以是公司或者是公司的某個職位都可以。同時要讓讀者了解到主角目前處于穩定的狀態。
第二步,持續描述穩定狀態,這一步是“設定狀況”的核心。這里的狀態不管好壞,是到目前為止最穩定的狀態。好、壞或者不好不壞,只要是一個持續穩定的狀態都可以。
在描述狀態時,應該圈定狀態覆蓋的范圍,是在一個企業內,還是在一個市、省或者全國。這就是故事的世界觀。不管在什么范圍內,這個狀態要與讀者共鳴,讓讀者感受到這個狀態他/她也在經歷,所以在寫這個故事之前,要找到目標人群以及目標人群需要改變的現狀。讀者讀完開頭的部分,能夠產生“對對,我也這樣”的想法,“設定狀況”這一環節就成功了。
2、C,complication (發現問題)
在這一步驟中,我們需要描述上述穩定狀態被打破的混亂狀態,分析打破平衡的問題,并確定問題類型。問題的類型主要包括三類:
恢復原狀型問題:必須修復已損壞的事物,不能放任不管。
預防隱患型問題:目前沒有問題,希望將來也不會壞。
追求理想型問題:現在沒有問題,但希望未來會更好。
我們在這一步,需要弄清問題到底屬于哪個,同樣,在厘清問題類型時要注意,這個問題也是讀者意識到的,這樣才能產生共鳴。
3、 Q,question (設定課題)
在上一步找到了打破平衡的問題,那么在這一步我們叫根據問題設定課題 ,即找到解決方案。
如果是恢復原狀型問題,它的課題無非是以下幾個:
掌握狀況
應急處理
分析原因
根本措施
防止復發
如果是預防隱患型問題,它的課題是:
假設不良狀態
誘因分析
預防策略
發生時應對策略
如果是追求理想型問題,它的課題是:
資產盤點
選定理想
實施策略
不管什么樣的課題,在這里需要注意課題的順序,后面的課題是前面課題的結果,前面課題是后面課題的原因,比如在前面章節你分析的問題是預防隱患型,設定的課題是預防策略,那么前面的“假設不良狀態”、“誘因分析”這幾個課題也要寫。
SCQ屬于故事導入階段,三者需要緊湊。在寫作時,這幾個部分不需要長篇大論,簡單描述讓讀者快速了解情況即可。而下面的O(克服障礙)則是在整個故事中需要花費大量筆墨的環節。
4、O,obstacle (克服障礙)
在上一階段中,我們找到了問題,確定了課題,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解答上一階段的課題,找回C打破的穩定感。所以本階段是整個故事的核心,需要重點描述,在篇幅上要占整片文章的六七成。
在商務場合,故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第一步,我們描述了狀態,第二步,我們去找問題類型,第三步,找到需要解決的課題,而在這一步,我們就需要講述主角對恢復穩定的期待,以及達到期待的阻礙。優秀的講故事的人,會生動地描述如何去克服種種困難,如何找到了替代方案,主角明知道危險仍然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然后到達下一步,R——解決收尾。
5、R,resolution(解決收尾)
在最后一步,找到真相,進行收尾。整個故事完結。
前三步是故事導入階段,而后兩部OR階段則是故事解決階段。核心階段如何展開,取決于第三步Q的部分。這里面簡單地說一下:
如果是恢復原狀型問題,在第四步一定要提到“說明狀況”。跳過狀況說明直接說解決過程,就會讓讀者感到唐突。故事的精彩之處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第三步提出的課題是“根本措施”,那需要提出幾個替代方案并分析利弊,結尾傳達選定的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出替代方案時,要有針對性,切忌什么方法都提一遍。如果課題是應急處理方案,原因可以不提。
如果是預防隱患型問題,一定要分析誘發原因。如果選定的課題是預防對策,對策選定2-3條即可。
如果是追求理想型問題,一定要說出實施策略。
故事的收尾要簡潔有力,不一定有大結局,但是結尾還有一個作用過就是連接未來,比如可以提到:“未來該如何預防等等”。
簡單總結一下,SCQOR框架是這樣闡述的。
第一步,描述主角的狀態。
第二步,一個問題打破了原來的狀態。
第三步,找到問題的解決方式。
第四步,如何去實現解決方式,在實現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都是怎么克服的。
第五步,終于實現。
最后附上視覺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