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朋友圈最火得圖片莫過于支付寶的年度賬單,很多人表示自己一個月才3000元的工資,一年的時間怎么就花了十幾萬出去?
殊不知賬單背后,就是每月無休無止的還款,還信用卡,還花唄借唄白條,工資不夠的就網貸,拆了東墻補西墻,越補窟窿越大。真應了那句網絡名言——“花錢一時爽,還錢火葬場?!?/p>
不知從何時起,“精致”成了一些人的生活標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在期待成為別人口中“精致”的人,為此,他們不惜借錢來消費。不惜提前去透支未來。無數的心靈雞湯文章也再每天灌輸人生苦短要及時行樂的思想。
央行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高達838.84億元,相比9年前,信用卡的逾期總量竟翻了10多倍。
“最怕你在最好的年紀里用最差的東西”“借錢花才能逼你更有出息”,類似這種廣告把很多沒有能力為自己埋單的年輕人套進了商家設置的物欲清單里。一名網友在網上傾訴說,她剛畢業的時候,向往精致的生活,用上千元的化妝品,穿大牌服裝,買最新款的蘋果手機……結果畢業幾年一直都處于缺錢的狀態。她說:“其實做一個表面精致,拆東墻補西墻來透支欲望的女孩,內心是很焦灼不安的。這種打腫臉充胖子,通過透支欲望支撐起來的精致生活,苦不堪言?!?/p>
現在的年輕人別說存款了,有數據顯示90后人均負債已經達到了12萬,出了新款的手機,沒錢買可以零首付分期購買。工作了沒兩年,經驗沒積累多少,先分期買輛車。當今社會,無論什么商品都可以分期,甚至是零首付分期,讓無數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這樣的年輕人,被稱為“隱形貧困人口”——他們不是真的沒錢,而是賺錢的速度遠遠趕不上花錢的速度。追求精致的生活本沒有錯,但要是錯將生活的重心放在如何“表現得精致”,而非“精致地生活”,這就錯了。有些女孩,外表光鮮亮麗,家里卻堪比豬窩,她們一邊在人前維持精致的人設,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卻處處敷衍。她們透支消費,根本上追逐的只是面子上的“精致”。
知乎上有一個很火的問題:年輕人如何精致地生活?其中點贊最高的回答是這樣的:不要聽淘寶的,不要聽京東的,什么是精致?聽你自己的。
真正精致的生活,不是在外人面前的光鮮亮麗,而是你能對自己滿意,能哄自己開心,能讓自己活得充實、舒適、自由和坦然。就如四小姐郭婉瑩一樣,雖家庭遭遇變故,沒有財富支撐的她,依然過得有滋有味,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她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內心堅定一如當初,這才是精致生活的真正內涵。
內心真正充實豐富的人,即使脫離了物質,也可以過得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