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如春博士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17721/answer/43712861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中國古代的音樂有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為基礎組成的調式。還有帶有清角或變宮的六聲調式,更有帶清角與清羽;變宮與變徵或清角與變宮的七聲調式。調式領域比西方音樂復雜豐富的多。中國音樂有十二律。中國古代音樂中使用的十二個絕對音高,其間是半音關系,稱為十二律。他們的音名是: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冼,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 十二律的絕對音高有兩種系統。黃鐘=f1,稱為第一音高系統,又叫鐵尺律;黃鐘=c1,稱為第二音高系統,又叫北朝隋唐太常律。若按太常律,則中國古代十二律和西洋音樂十二絕對音高的對應關系為: 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冼鐘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 c1#c1__d1降e1__e1___f1#f1__g1降a1__a1_降b1__b1其中排在奇數位置的黃鐘、太簇……稱為六律,排在偶數位置的大呂、夾鐘……稱為六呂,所以十二律又統稱“律呂”。西方音樂也不是Do-Re-Mi-Fa-So-La-Ti七個音,西方音樂一般也有十二個音。二十世紀有微分音的探索,半音再分成四分之一,六分之一或者八分之一音,那樣音的數量就更多了。音高材料本身中西方沒有很大差別。但如何使用這些材料差別就比較大了。就像同樣是石頭木頭,中國能蓋起故宮,法國能蓋凡爾賽宮,英國能蓋威斯敏斯特教堂。這種差別的根源在于審美,在于文化,不在材料本身。中國人自古追求和諧,中正,淡泊……音樂也是如此,以五聲音階為基礎,不強調尖銳的半音,不突出不協和的三全音,旋律婉轉流暢,行云流水,飄逸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