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天是閱讀《幸福的種子》的第五天,對圖畫書和親子共讀的認識在繼續加深中,而自己日常的一些閱讀體驗也正好與先生的觀點不謀而合,共鳴油然而生。松居直先生說,在孩子上小學之前,甚至進入小學以后,父母都應該繼續念圖畫書或童話書給孩子聽。孩子的人生經驗還很有限,自己看圖畫書很難了解故事的內容,充其量只是跟著文字讀而已,相反,大人擁有較豐富的人生體驗和讀書經驗,在閱讀時能充分體會作者的心情和思想,并通過文字想像故事所描繪的世界,甚至對某些內容產生共鳴,深受感動,讀的人把自身的內涵與圖畫書結為一體,將書中的真諦和自己的感受傳達給孩子,而且讀的人對書的了解愈深、共鳴愈強烈,聽的人(孩子)愈能深入書中,豐富自己的經驗。——這在我讀繪本《愛心樹》給孩子聽的時候,曾深刻地體會到。
? ? ? 一棵大樹愛上一個小男孩,小男孩每天來爬樹、摘樹葉、吃蘋果……男孩很開心,大樹也很開心。可是,男孩漸漸長大,不再與大樹一起玩耍。男孩希望獲得金錢,大樹把蘋果給他去換錢;男孩需要建立家庭,大樹把樹枝給他造房;男孩希望去遠航,大樹把樹干給他造船。男孩變成老人回到大樹身邊,大樹已經沒有什么可以給他,不過它還有個樹墩,可以讓男孩坐下來休息……這是由一棵有求必應的蘋果樹和一個貪求不厭的孩子共同組成的溫馨、又略帶哀傷的動人故事。
? ? ? 《愛心樹》是世界繪本的經典作品之一,出版30年來,一直是繪本世界的著名典范,歷久不衰,魅力驚人。我讀著的時候,感同身受,想到了我的父母親,這一輩子含辛茹苦,為了我們幾兄弟姐妹的成長奉獻了自己的一切,而今垂垂老矣,疾病纏身。而在我們已經成家養育下一代之際,他們又義無反顧地繼續幫我們帶孩子做家務,父母對于孩子,永遠都是給予,正如書中的老樹墩。我非常傷感,尤其想到父親多年前已因病離世,我再無機會盡孝回報,淚水在眼中打轉,但因為孩子強忍住不掉下來。聽故事時孩子不到三歲,記得當時孩子很安靜地聽著,出奇的安靜,當我講完時,我發現孩子眼中也有淚水,跟我說:媽媽,我不喜歡這個故事……故事的內涵和媽媽的情緒相互映襯,孩子深深地感受到了,或許她覺得太沉重了……
? ? ? ? 正是這樣的共鳴和共情,不斷豐富著孩子的情緒體驗,幫助孩子的心靈得到成長,而借助圖畫書為媒介,讓父母念書給孩子聽,是極為重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