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辭》

【說明】此為十余年前舊稿《啟世箴言:我說周易》(同時還有《究世恒言:我說老子》《 觀世喻言:我說莊子》),當時為袖珍本4冊,故只出版了甲編(易經本義)和乙編(周易本論),未出丙編。再版,將改為《啟世箴言:周易通辯》大開本。這里所轉系丙編(周易本文)的第五篇。十年后回看,《周易》迄今未有核校(傳世已有:郭店楚竹本、長沙漢帛本、阜陽漢簡本、洛陽石經本、王弼通行本)和翻譯能超越的本子。有問,故發。

第五篇 系辭

上篇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删脛t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兑住泛喍煜轮淼靡印L煜轮淼茫晌缓跗渲幸?。⑴

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p>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兇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無咎者,善補過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兇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⑵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圣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⑶

子曰①:《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弊釉唬壕泳悠涫遥銎溲陨疲瑒t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弊釉唬壕又?,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弊釉唬浩堝e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龍有悔?!弊釉唬嘿F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不出戶庭,無咎?!弊釉唬簛y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兑住吩弧柏撉页?,致寇至,盜之招也?!雹?/p>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后掛。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②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神祐矣。

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于此?《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兇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于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⑸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功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則之。天地變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③,圣人則之?!兑住酚兴南?,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兇,所以斷也。

《易》曰:“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也。⑹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弥^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⑺

下篇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兇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兇見乎外,功業見乎變,圣人之情見乎辭。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⑻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斵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兑住?,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故吉兇生而悔吝著也。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偶。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⑼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則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弊釉唬悍撬Фа?,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耶?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弊釉唬忽勒?,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戒,此小人之福也?!兑住吩弧皩招缰海瑹o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揜,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兇”。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p>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兑住吩弧岸φ圩?,覆公餗,其形渥,兇”,言不勝其任也。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兇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兑住吩唬骸敖橛谑?,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祗悔,元吉。”

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

《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動,易其心而后語,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兑住吩唬骸澳嬷?,或擊之,立心勿恒,兇?!?/p>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于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⑽

《易》之興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于物;恒,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后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恒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⑾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于憂患與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茍非其人,道不虛行。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惟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兇,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兇,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兇生焉。⑿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⒀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能說諸心,能研諸慮,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者。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天地設位,圣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兇可見矣。變動以利言,吉兇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兇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將叛者,其辭慙;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⒁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283評論 6 530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7,947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094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485評論 1 30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268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17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06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39評論 0 285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551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0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662評論 1 366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188評論 5 35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07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04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563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255評論 3 389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37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1)。卑高以陳,貴賤位矣(2)。動靜有常,剛柔斷矣(3)。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4)。...
    在下是魚閱讀 1,351評論 0 1
  • 第十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
    田園讀書人閱讀 731評論 6 4
  •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1)。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2)。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3)。吉兇...
    在下是魚閱讀 920評論 0 1
  • 第六章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
    田園讀書人閱讀 443評論 0 2
  • 系辭下 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單獨...
    田園讀書人閱讀 684評論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