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總是在畏懼銀行,擔心不給批卡、降額封卡等各種心虛,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誰才是銀行真正的敵人?這問題是信用卡愛好者的首要問題,搞不清楚這個問題,就沒法好好的跟信用卡玩耍。本文將信用卡的相關方做一個簡要的分析,搞清楚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
1、中國人民銀行。
隸屬于國務院,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旗下設有征信管理中心,搭建了中國最權威、自全面的征信報告體系。
央行是整個中國貨幣體系的大家長,不參與商業競爭,不以盈利為目的,始終在金融市場中保持中立態度,即使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征信報告,也是完全保持中立的態度,只做征信信息的收集者和維護者,不對征信報告做任何偏向性的評價和修改。
2、銀監會。
隸屬于國務院,是中國銀行業的監管組織機構,維護銀行業的合法、穩健運行,工作對象主要是銀行業,跟我們直接相關的是消費者保護局,比如向銀監投訴銀行損害了我們的利益。
3、銀聯。
央行的親兒子,是銀聯卡清算組織,全國98.5%以上的銀行卡上都有銀聯的標志,保證銀行卡跨行、跨地區和跨境的使用,并從中收取一定的手續費,比如刷卡消費的時候,分別向發卡行和收單機構收取0.0325%的手續費,合計封頂6.5元/筆。銀聯的服務對象是各大銀行,跟我們也沒多大關系,主要負責躺著收手續費。
銀聯屬于躺著賺錢的角色,當然希望銀行卡的交易總額多多益善。
自從網聯橫空出世,銀聯被氣得半死,自己再也不是央行的獨生子了,一塊巨大的蛋糕被網聯搶走了。
4、網聯。
央行的小兒子,負責第三方支付公司銀行卡網絡交易的清算組織。網聯在去年才正式成立,相當于網絡交易端的銀聯。
以前各家支付公司,特別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直接和各大銀行進行交易結算,游離于央行的資金監管體系之外,網聯成立之后,所有網絡交易均由網聯負責交易結算。
以前,每一家支付公司單獨和每一家銀行談判,確定資金結算規則,我們直接在微信和支付寶上綁定銀行卡,跳過了網銀的網關進行交易。支付公司們自建支付賬戶體系,資金的賬面處理繞開了銀行體系,從而在支付公司內部實現結算(轉賬和消費等),央行無法統一監管龐大的網絡資金流動,而支付寶和微信交易占據了網絡交易金額的90%以上。
當局出于鼓勵金融創新的角度出發,一直沒有對這種奇葩體系進行干預。
但是銀聯認為,客戶綁定在支付公司的銀行但是銀聯認為,客戶綁定在支付公司的銀行卡屬于銀聯卡,怎么可以繞過我銀聯的資金清算體系呢?
支付寶和微信認為,客戶在銀行那的賬戶,跟你銀聯沒半毛線關系。
銀行就很糾結了,一方面,及其討厭支付寶和微信的網絡支付,特別是信用卡網絡支付,相比直接pos交易,網絡交易蠶食了銀行的交易手續費的收入;另一方面,支付寶和微信拿著幾千億的備付金存款做籌碼,跟銀行眉來眼去,誘惑銀行加入網絡支付大戰。
網聯的直接監管對象是第三方支付公司,跟我們屁民沒有直接關系,跟銀行有很大關系。
5、各大商業銀行。
商業盈利組織,商業銀行經營的三大原則是: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賺錢是根本目的,安全性是底限,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要大大滴賺錢。
商業銀行的客戶就是個人和法人......(此處省略328字)
6、第三方支付公司。
商業盈利組織,如銀聯旗下的銀聯商務支付公司,支付寶、微信支付、聯動優勢、拉卡拉、瑞銀信、點佰趣、現代金控等N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這些支付公司,有的側重于法人客戶,有的側重于個人客戶。除了銀聯商務、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之外,其他支付公司都顯得很小很小。
看了這張圖,就知道銀聯為什么氣得直跳腳了,因為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實在是太兇猛了,銀聯看著這么大一塊蛋糕,但卻無法染指。
支付公司上接銀行,下聯客戶,是銀行和消費者之間的鏈接橋梁,同時也操著賣白粉的心,賺著賣白菜的錢,不少支付公司目前還在虧損當中。
支付公司只想做大銀行卡的交易流水,不要出現盜刷,除此之外,其他的都不想管,但監管機構卻管得越來越嚴......銀行無法直接干預支付公司,同時還是利益共同體,銀行只能直接管理客戶。
7、客戶。
分為法人客戶,個人客戶。在銀行金主眼里,無論是什么客戶,都分為優良中差。
文章碼到這里,銀行真正的敵人浮出水面了,就是一小部分不愛還錢的人。今年上半年整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為1.86%,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換(不良率)為1.21%,銀行日防夜防的就是這一小部分不還錢的人。
在和平年代里,敵人就隱藏在人民群眾中間。
綜上,央行、銀聯、網聯、商業銀行、絕大部分客戶都在同一條船上,都是利益共同體,唯有小部分不還錢的客戶才是人民公敵。
所以,沒必要太擔心,降額封卡也是小概率事件。我們真正要做好的就是,不要過度透支自己的信用額度,把自己逼到死胡同,欲罷不能,最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