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早八點,已經登上九號線地鐵前往浦東,繼續催眠大師斯蒂芬.吉利根老師為期六天早九到晚九的催眠學習。
為啥學催眠?好奇。
作為一個07年就認證了的心理咨詢師,在最初的熱情指引下,曾經涉獵精神分析,意象對話,格式塔,家排等各種不同體系,唯獨催眠是不曾碰觸過的一類。雖然一直好奇,卻也總心存成見與不確定。但近兩年也許是自己內在整理的越來越好,也許開始了解所有神秘背后其實并不那么不可企及,對催眠的好奇越來越強烈。于是時隔十年,選擇這位世界催眠大師的課作為開始。
吉利根老師的催眠不是傳統意義上讓案主睡去,由催眠師主導的催眠,這套稱為生生不息的催眠體系,照老師的話說是讓人們“醒來”的催眠。所謂“醒來”是指案主內在的正向記憶的蘇醒,從而打破長期桎梏案主的負面意念。
坦率說,這對我而言實在不算什么新鮮理念,共創教練體系的四大基石之首就是:人是天生富有創造力,有資源并且完整的。工作基礎也是讓客戶找到自己的資源,從而開啟更大可能。所以第一天的學習,我感覺進度太慢了。而不知是因為這慢還是因為在催眠場域里的原因,過程中我感到不可抗拒的困意,昏昏欲睡。
并且在建立安全打開的學習場域這個部分,個人也會覺得設置上在最初沒有安排相應環節,個人體會是并未讓我安然的打開到足夠深度,而浮于表面的“打開”,讓我懶得開口和嘗試。在不斷學習和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于課程的質量標準也許已經太高,哪怕是大師的課程也并不能讓我無條件臣服。
一天下來,我會反省是否是因為我自己杯子里已經裝進的東西沒有倒出,無法空杯,影響我的感受。可是身體上的感受真實存在,就不想假裝沒有,或者忽略。好吧,那就帶著好奇,看今天會不會有反轉情節,或者這種身體感受想教我什么。
似乎吐槽了一堆,總結兩個學習點:
第一,對于吉利根老師的語言與身體的同頻程度、是這一天我覺得自己最需要學習的。那種流暢不是大腦想好的指令動作,而是一氣呵成,和諧無縫,真正如同管道一般通暢。
第二,面對阻抗如何保持中正,管理情緒,恢復同頻,避免移情。
這是自己看到的差距,要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