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從小就對美食著迷,她與美食的故事一籮筐,一翻相冊,吃東西的照片竟然占了很大比例。
我常開玩笑說,女兒沒去讀藍翔廚師專業也是一種人才流失。
01
女兒對美食的追求,最早可以追溯到她1歲多,走路都還不太穩的時候。
記得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華燈初上,車水馬龍。我帶她去中山路玩。
車到輪渡站,我抱著肉墩墩的她走到靠海邊的人行道上,輕輕地將她放在地板,準備捋捋頭發,甩甩胳膊。
不過離開我視線兩三秒,一回頭,這小屁孩居然撅著小屁股,顛著腳沖出去好幾米,兩只藕節一樣粉嫩的小手在胸前揮舞,像要去抓什么東西。嘴里還發出她特有的表示激動不已的啊啊聲。
我嚇了一大跳,趕緊追上去,一把將她抱起,生怕沖到車道上。
誰知她拼命掙扎,嘴巴張得老大,口水都流出來,抬著頭,小眼睛放射光芒,執著地盯著遠方。兩只手抓來抓去,身子都要飛出去了。
這個表情我再熟悉不過。每天下班時分,保姆都會帶她在小公園等我下班。只要一看到我的身影,她就立刻拋下所有玩伴,舉著小手,張大著嘴,啊啊地朝我沖來。這是她表達最愛最期待的演繹方式。
難道還有誰能和我平起平坐,享受女兒如此熱情似火的愛?
我順著她的目光看去,遠遠的一座高樓大廈樓頂,立著一個醒目的亮黃色M燈光廣告牌,在深藍色的夜幕映襯下,灼灼其華。
原來是看到麥當勞叔叔了。
我瞬間哈哈大笑起來,逗她說,是不是要去找麥當勞叔叔?。克d奮得滿臉通紅手舞足蹈。
這是我第一次發現,才1歲多的孩子居然能看到那么遠的東西,也是第一次發現,我女兒對美食的天然熱愛。
也許這可能還不具有代表性,因為麥當勞叔叔是大部分城市孩子童年的熱愛。那就說說她對另一種美食的愛。
02
小時候,她最喜歡的是奶奶煮的菜,每每看到她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奶奶樂開花,總會變著戲法推陳出新。
果然,一個好演員的背后離不開捧場的觀眾,一位優秀廚師的誕生,離不開鼓掌喝彩的美食家。
我包水餃的本領就是在女兒的捧場喝彩中練就的。
女兒喜歡吃奶奶煮的菜,但唯獨水餃,只喜歡我家做的。最開始是吃外公包的,我戲稱為祖傳秘方。但外公在老家,偶爾來家里小住或我們回去探親時,才像過節一樣,吃上一次。
考慮到我在廚藝上無任何優勢,為了能讓自己有一項拿手菜,讓女兒記憶深刻,我虛心向老爸學習祖傳水餃秘方。這是在女兒上大學后做的決定。
女兒第一次放假回家,就吃上了我包的水餃,這是我的首秀,頗有些忐忑。
之所以號稱祖傳水餃,秘密就在水餃的餡。我對照著老爸的錄音指導按部就班地調配,不敢加任何創意,就怕被這位美食家品出來。
女兒品水餃的樣子,也是風格清奇。只見她夾起一只白花花的餃子,先是半瞇著眼看了看,然后送到鼻子前深深地聞了聞,“好香啊”,最后張開小口一口咬下去,“嗯~ o(* ̄ ̄*)o,太好吃了!”
我趕緊追問,“怎么樣,味道和外公的一樣嗎?”
“嗯~ o(* ̄ ̄*)o”,她拖長著尾音,“一樣一樣,好吃好吃?!?/p>
我欣喜如狂,一邊看著她吃,一邊還不自信地死勁追問味道到底如何。
她嘴里鼓鼓囊囊的,無暇回話,但臉上那種陶醉和滿足感,足以讓任何廚師看了,都會認為自己就是米其林大師。
這無疑是對我這位初學者最大的褒獎,讓我頓時產生一種天賦異稟大器晚成的錯覺。
所以,雖然包水餃對我而言是個浩大工程,一個人全流程操作,耗時2-3小時,但有我女兒這位美食家的激勵,卻讓我動力十足。
當然,這個動力是有選擇性的,只有在她假期回來的時候才發揮一次。而且基本在她剛回來的時候才有此待遇,多待幾天,我又恨不得把她趕回學校。
第二年假期,我又如法炮制,在她剛進門的時候就大喊,今天有水餃吃嘍。
她喜上眉梢,扔下行李便往餐廳跑。品味的表情依舊,只是,幽幽地多了一句,“淡了一點,蛋多了一點?!?/p>
咸淡嘗出來還容易理解,但,蛋多了一點也能吃出來?我仔細瞅了瞅被她夾在筷子上的半個水餃,蛋液徹底融化在餡里,連個影子都見不著。
“餃子餡有點稀,蛋的味道蓋過了白菜的清香味?!彼敛涣邌莸胤窒怼罢嬷埔姟薄?/p>
不知是否因為看見我垮下來的臉,擔心我就此打退堂鼓,讓她回家吃水餃的夢想雞飛蛋打。
“不過,還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水餃!”她馬上補充一句,還對著我點了個夸張的大贊。
我重又展開慈祥的笑容,謙虛地在心里記好筆記。不禁感嘆,看來美食家和吃貨還是有一定差別的。
就這樣,經過幾次假期的試驗,我終于成了熟練工,居然還能向親朋好友贈送我包的水餃。
甚至,老公開玩笑說,以后我退休,可以考慮在小區開一家水餃店。哈哈哈。
一招勝百招,我的口碑直線上升,儼然一位心靈手巧的賢妻良母。軍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美食家。
03
女兒外出求學這大半年,我再沒包過水餃,因為沒有了最熱情的粉絲捧場,我自己吃,總是平淡無奇的。
看來,美食家,也是一種生產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