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 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這段話實際是孔子的言論,他在回答子路的問題時提到了南方和北方的強者以及君子應該居住的地方。以下是逐句解讀:
1. 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
? 子路問孔子,南方的強者和北方的強者哪個更強?或者說,是否有一種更為合適的強者?
2. “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
? 孔子回答說,南方的強者以寬容柔和的方式教導人民,不報復不公正的行為,這樣的地方適合君子居住。
3. “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
? 孔子繼續說,北方的強者以堅定不移的態度追求正義,甚至在面臨死亡時也不退縮,這樣的地方適合強者居住。
4. “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 孔子總結道,因此君子應該和諧而不隨波逐流,這是真正的強者。君子應該保持中立而不偏袒,這也是真正的強者。當國家有道德準則時,君子不會改變自己的原則,這是真正的強者。即使國家沒有道德準則,君子也會堅持自己的原則直至死亡,這同樣是真正的強者。
這段話在當下社會的意義是,強者不僅僅是指身體力量上的強大,更重要的是指品德和道德上的強大。南方和北方的強者代表了不同的品德特點,君子應該根據自己的性格和價值觀選擇適合自己的居住環境。同時,君子應該保持和諧、中立和堅守原則的態度,無論國家是否有道德準則,都應該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念。這段話提醒人們在社會中保持正直和堅定,不隨波逐流,同時也強調了道德準則對于國家和個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