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執的人總是很可愛,不是嗎?
比如,《秋菊打官司》里愣是要求一個說法和公道的秋菊;《月亮與六便士》里拋棄妻子放下一切追求心中所愿的思特里克蘭德;“念斌投毒案”中為求公正和真相堅守不棄的念斌姐姐念建蘭;一生不棄不舍的傳統手工藝人,美食家,旅行者,音樂家,畫家,作家,等等。
前幾日和一位久未聯系的高中同學,談及往事和現況,慨嘆一番,我說:
“你已經丟了畫畫了吧。”
“你怎么知道。”
“猜的”
“我要重拾起來。像你一樣,一直保持初心?!?/p>
我的初心也不過是從小學被人夸了兩句日記寫得挺好的開始,就暗下決心要做一名作家。結果,那時讀書少,沒人提醒我,寫字吃飯,半生的命與運怕是交給天了。
這天,到現在也沒有怎么眷戀我,不肯施舍一些微末的成就。然而,久求天賜福報,福報不至,在自怨自艾怨天怨地中倒也學會了如何自得其樂。寫一首詩,有一人欣賞,就足以讓我樂一會兒;讀一本好書,看到盡興處,情緒也如糖似蜜;看到一個好的寫作題材,截屏收藏,就像兒時吃到小當家方便面中的一張卡片一樣,多集一張是一張之喜。
似乎有阿Q 精神勝利法之嫌,不過我并不在意,自己能樂乎了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想想自己也算是把寫字當做安身立命的本事了,本事不夠硬怪自己,去練就是。但至少不要放棄,那是逃兵的行徑,戰不至蠟盡燈枯,貿然退場,為己不恥。
為勉勵自己,我把自己豆瓣閱讀主頁上原先的簽名“男人心里都住著一個柳下惠,一個西門慶”,改為“這世間一定有一件事情是值得你堅持一輩子的,比如愛上一個人或寫幾行字?!?/p>
“心不死,每個人都愿意去愛吧”,我覺得這應該不是我一廂情愿的以為。
有所執,我還是愿意每天都寫幾行字,一個讀者是一份歡喜,一群讀者是一池歡喜,讀者百萬那便可與天地舉杯對飲,暢意人生。
有所執的人,聰慧者也往往有所成就。
比如我關注的幾個公眾號,有一個很有名的叫“六神磊磊讀金庸”,每日必更新,每日的話題都繞不開金庸或唐詩,獨辟蹊徑,有自己的觀點和文風,不刻意求雅,也不避風俗,粉絲讀者一大票,名利雙收,甚好。
想起自己在微信紅利期時也做過一個公眾號“我愛讀書”,但沒有重視起來,小打小鬧,到后來敷衍了事,排版、原創、宣傳等都不到位,等到意識到那時我若堅持好好做大有可為時,也只能以頭搶地,悔之晚矣。與此同時,手機里關注的頗為欣賞的公眾號“不止讀書”,一位讀書人,辭職回家,每天讀書,每天寫讀書心得,書評等,日日更新,看書龐雜廣袤,自愧弗如。而現在,因為這份堅持,也收獲了一大票粉絲,也做到了名利雙收,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且養活了自己。
還有一些身邊同學在堅持的公眾號,譬如一直做民國女性題材的“白夜行”,一直堅持寫自己所見所想的“佳嫄”,一直堅持寫詩談詩的“云生樓”,等等,每每看到其文章更新,就有一種歡喜,覺得這世界有些人,真可愛。
記得高中語文老師談過他的一位白領同學,那位同學下班后,看看電視,睡前也會翻翻《紅樓夢》,幾年后,同學聚會,聊起了《紅樓夢》,語文老師驚嘆于他的這位同學竟比他這個專門搞語文的還厲害——他對書里的每一個丫鬟都熟稔非常,就遑論那些金釵、副釵了。這種閑情所寄便執著不棄的人讓我欣喜。
前段日子和女朋友跨年,在電視上看到一檔美食節目介紹了南鑼鼓巷一個小菊子胡同里的小店,代表美食“96小時紅燒肉”美味非常,吃過的沒有說不好的。所謂“96小時紅燒肉”是指一鍋肉要煮四天才出鍋,分毫不差,多了不煮,賣完就收,一塊肉八塊錢,當然店里還有其他小面,好吃得要緊。因為地處相對僻靜,知者寥寥,店里生日多靠回頭客和預訂。
初到,肉沒了,店長謙遜有禮,一副笑臉,再三表示抱歉,并讓我添加微信說下次來可以預先問問有肉否。第二次去前,微信詢之,有肉,便被女友拖著從青年路地鐵站一路奔向南鑼鼓巷,吃了幾塊,店主依然溫潤如玉,落落大方,頗有儒士之風,百度之,查到了店主的信息,中山大學化學系畢業,在研究所工作二十年后,辭了工作,開起了小店,自創96小時紅燒肉,閑時買菜做飯,忙時招呼店里朋友,偶有親朋來,聚一聚,熱鬧一番,不亦快哉。這樣的人,過這樣的生活,讓人艷羨。
寫字也好,讀書也好,美食,美景,世間不可辜負者甚多,一定有一件事情是值得你堅持一輩子的,生命的豐腴和安定也往往是靠這樣的事情來獲得,有故事的人,一定有所執。有執,人生的地貌才經得起風霜冰雪的刻畫,才會別致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