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接觸到關于弗洛伊德、榮格這些心理巨頭的不同派系,但是,不為人知的心理學“第三巨頭”——阿爾佛雷德·阿德勒,也是一個傳奇的存在。
通過零碎的信息,讓我模模糊糊覺得阿德勒的這個體系才是符合我認可的“以人為本”的心理學體系。
而通過《被討厭的勇氣》一書,更加讓我認可阿德勒。
阿德勒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心理學體系——“個體心理學”。
比起弗洛伊德的“原因論”,比如:一個人現在的不幸是因為原生家庭的不幸,所以導致了現在的不幸。這種因果論,容易簡單粗暴的把一個人束縛在原地,逃脫不了原因的“詛咒”,于是,就變得順從命運。
而阿德勒否認這樣的“原因論”,他提出了“目的論”,即: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
比如:我們現在遭遇的不幸,是自己為了不想去承擔這樣的責任和結果,就會在心里找一種理由說:“我今天會這樣,是因為我的原生家庭有問題。”
我們為當前的不幸去尋找目的,去賦予那些中性的事情以痛苦的意義,于是就沉迷其中,但慶幸的是,它是可以改變的。
阿德勒認為,任何事情都是中性的,沒有意義的,唯有我們自己賦予它意義的時候,我們才能感覺到這件事與眾不同,比如:婚禮、生日聚會、葬禮......
所以,重要的不是我們被給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給予的東西。于是,許多人的不幸是因為他親手選擇了“不幸”。
當我們自己主動賦予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意義,那么,我們會發現,生活方式并不是先天被給予的,而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結果,那么如果自己不喜歡當下的生活方式,自己完全可以重新進行選擇。
比如:有些人成年以后還和父母住在一起,被父母當小孩一樣的管教,失去自由,失去獨立的空間,感覺很痛苦,但是他只要勇敢一點點,完全可以和父母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談判,爭取自己成年的自由權。
所以,阿德勒的心理學又被稱為勇氣心理學。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改變,而有些人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為過去的經歷或者因為環境,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有時候,僅僅是缺乏“勇氣”,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而已。
再次被“一切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系”所擊中!
哈佛大學經過70多年的研究“幸福是什么?”發現,幸福來源于健康的人際關系:親情、友情、愛情......
而阿德勒在上個世紀初就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果然,真理都是如此雷同。
“人生不是與他人的比賽,我們不斷向前邁進并不是為了與誰競爭,價值在于不斷超越自我。”
這句話我深有感觸。
以前我就是一個活在別人眼里的人,總是按照父母的要求、朋友的要求、領導的要求去要求自己,所以是別人眼里十足的老好人,但是我內心卻很壓抑,也很不快樂,我痛恨自己的軟弱,因為一味的去討好別人,而不會拒絕,于是在自己的利益被別人侵占的時候,又難過不已。
其實我們每個人一輩子只為了修好三大課題:交友課題、工作課題以及愛的課題。
但是很遺憾,能修好三大課題的人寥寥無幾,就好比學校里的學霸總是極少的存在,大部分的人都是一般般的水平。
慶幸的是,在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我越來越了解自己。
我開始學著只為自己而活,我開始學著不在乎別人的眼神,不在乎父母的評判,只要自己開心的事情,我就會只為取悅自己而去做。
慢慢的,我開始明白一個道理:“我們沒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待。”
如果一味尋求別人的認可、在意別人的評價,那最終就會活在別人的人生中。
而在人際關系中,自由的代價就是被別人討厭。
因為我們無論做什么決策,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半的人站在我們的對立面,所以想要討好所有人,注定是不可能的事情,那與其做不能做到的事情,不如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關心自己過得如何。
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獲得自己專屬的自由,意味著你要學會毫不在意別人的評價、不害怕被別人討厭、不追求被他人認可。
還有一個很觸動我的觀點就是:“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最重要的是此時此刻。”
有一段時間我會提醒自己,活在當下,我有時候會感覺這就像“鴕鳥策略”,在選擇自我麻痹。
而在阿德勒這里,他說:“過去發生了什么與你的此時此刻沒有任何關系,未來會如何也不是此時此刻要考慮的問題。”
如此看來,我們唯一能掌控的就是當下,就是此時此刻。
所以,與其后悔回不去的過去,展望看不見的未來,不如關注“如何度過這一剎那。”
最后,我被擊穿的是“人生的意義,由你自己決定。”
世上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義,人生意義是自己賦予自己的。
如果暫時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意義,就成為一個“引導之星”——即他者貢獻,我稱之為“利他之心。”
利他之心滿足了人性的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所以只要大方向是對的,就不怕迷失方向。
周圍一直都有一些論斷,認為喜歡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的人,本質上都是心理有問題的人,武志紅老師說,這個理論是正確的。
因為自己內心有問題,才不斷的主動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
而那些心理學家,不僅成功找到了解決方案,而且還整理成自己的系統,傳承下去幫助更多的人。
所以,心里有病并不可恥,直視它,解決它,你才能把這些死能量轉化為生能量,重新找到自我。
我很慶幸,自己在這個不斷探索自我的過程中,越來越了解自己,也越來越清楚自己的道。
找到人生的道,知行合一,才能達到自我的和諧,過得里外如一,真實而幸福。
這也是我想要的:完成自己的英雄之旅,活成自己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