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介紹《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有關情況。《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簡稱“強師計劃”于近日正式印發了,這也是新時代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的路線圖。
教育的主要參與者是教師,教師決定著“雙減”政策的落實。
任友群指出,要賦動能,推進教師隊伍數字化建設。發實現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學生“同上一堂課”,教師共同“備好一節課”,讓更多教師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共享優質教育教學、教師研修資源。
我區開展“全區同備一節課”活動,在2021年國家“雙減”政策出臺后,對于如何把學生負擔減下來,又要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在集團化辦學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學習了其他地市的先進經驗,啟動了“全區大教研”“全區同備一節課”活動。
“全區同備一節課”活動的目的和意義:一是做到區內優質資源共享;二是發揮了名優、骨干教師的作用,三是促進了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四是促進了教研轉型,五是促進了學校的教學管理。最終達到強課提質,減負不減效的目的。
“全區共備一節課”具體做法
建立全區統一的備課體制。學期初各學科教研員做好分工,以校際教研或全區教研為單位,運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采取集備或“示范課+集備”的形式進行引領,形成區域內通用教案、任務單,做到優質資源共享。
一是整體設計。基于單元統整教學理念,以教學單元進行分配,而不是按照課時進行分配。備課組可以按照課程標準、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科教學規律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增減。
二是統一模式。教學設計、課件、導學案、習題設計,統一模板,統一要求(下發模板及示例)。教研員隨機深入各校參加集備,加強指導。
三是規范程序。業務校長或學科組長認真審核把關,學校一把手在《學校具體分工明細表》上面簽字蓋章,最后由區教研室將教學資源統一上傳到學科群或業務校長群,資源共享。
四是科學使用。授課教師根據學情和自身教學特點,進行二次備課,然后上課,課后必須進行教后反思。
“全區共備一節課”是在學校校本教研團隊、學科單元備課團隊,按照學科單元劃分,每個教學單元安排一名主備人,三名以上成員的創作團隊。更是是區級學科教研共同體在“雙周半天無課日集體教研和“卷入式”全員參與下形成的。不僅僅是現任骨干教師的研究成果,也是在“過來人”的經驗基礎上的生長,而不是零起點。
“全區共備一節課”今后要做好“融”字和“實”字。
一是做好“融”合文章,全區大教研,全區同備一節課將持續推進,并將本活動融合在日常教學的始終,與日常的教育教學教研結合起來,成為學校教學管理和區域教學研究的常態性的工作。
二是“實”,我們將把深度教研作為工作的重點,做實“雙周半天無課日教研”活動,通過備課質量的提升來提高教師業務水平,來扎實落實“雙減”工作,為全區師生提供一份精美的營養“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