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小學生如果沒有家長輔導,還可以靠自己取得好成績嗎?
我覺得小學生沒有家長輔導,靠自己取得好成績不可能。
咱先說一年級----
打開一年級的語文課本。映入眼簾的第一課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個大大的楷體字。
編者覺得孩子們對漢字熟悉,第一課先上漢字,孩子們會覺得語文學習非常有意思。先讓他們初步接觸簡單的漢字,認識起來也不會很困難。
可離開家長輔導能實現嗎?
孩子讀小學語文方面,要實現大量閱讀,沒有家長長期持續的引導陪讀 是難以實現的。
再看看數學----
新教材更加重視解決問題的能力。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以前4-1=3多簡單!但是現在不僅要會運算,還要能用不同的事物給展示出來,讓孩子通過動手操作,在做中學,學中悟!
例題舉的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
比如小男孩手里有4個氣球,飛走了一個,還剩下幾個?這就把減法在生活中的應用情景設計出來了,這屬于用減法公式描述事物數量的變化。
再比如這道題,讓孩子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不僅要會運算,還要能理解算式表示的本質,而且不僅要自己懂,還要能用數學的語言表達出來。
這新版的數學教材,分明告訴我們各位家長:想要靠刷題,靠死記硬背學數學,肯定行不通了!而是要更加注重數學思維的培養!
即使是六年級,關于理解算式表示的本質、用數學的語言表達出來、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沒有家長輔導,孩子僅憑自學是難以搞好的。
英語呢?
新教材一發下來,三年級的孩子家長就唉聲一片!
更關鍵的是,全部是英文,沒有一個漢字。
不教英文字母、不學音標,上來就是單詞和句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個英語零基礎的孩子看到這些會是什么心情……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這些詞匯,并不是簡單的初級詞匯,有一些甚至連大人都感覺陌生。比如網友說的,蝦餃 shrimp ravioli。
太難了!難就難在“量大”,一上來要接觸更多的詞匯、語法,讀更多的文字,吸收更多的信息。
孩子聽不懂、看不懂,同時被聽覺、視覺信息轟炸,還要開口說、動手寫,肯定是手忙腳亂,按下葫蘆起了瓢。
現在新教材、新教法都反對盲目、割裂的背單詞,強調通過閱讀、語境學單詞,單詞量反而比從前大了。
從前一個詞只要學一兩個意思,現在要學好幾個意思。
……
本次采用新教材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真正掌握能用得上的知識!
要達到這個目的,強烈建議家長多雞一下自己,幫幫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