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有兩個最難管的孩子,茗萱和于凱。茗萱是女孩,比男孩于凱還要調皮。
先說茗萱這個孩子。
開學第一天,看著茗萱“天馬行空”的表現,憑著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告訴搭檔:這一定是奶奶帶大的孩子。
茗萱很聰明,但任性、嬌縱,班級常規對她來說形同虛設,她上課大聲說話,尖叫,把腳放在別人的課桌上,在同桌的衣服上亂畫,課間像一匹小野馬,滿校園子跑……
茗萱上下學都是由奶奶接送的。昨天下午,我跟奶奶交流了茗萱在校的表現。奶奶告訴我:“茗萱在家里非常任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誰也管不了。茗萱的爸爸媽媽天天怨我把孩子慣壞了。老師,你使勁管嚴點,她不聽話就打。”
一個孩子如果到了只有“打”才能管得住,這本身就是教育的失敗了。而老師,又怎敢怎能通過打來管理學生呢?只有每天、每節課都拿出大量的精力,來關注和提醒茗萱這樣的孩子。
想對年輕的父母說,要盡量抽出時間,自身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給孩子多一些陪伴和理性的教育,減少對長輩的依賴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