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叢記》,遼寧教育出版社之新世紀萬有文庫第五輯·傳統文化書系,2001年出版。
本書刊于咸豐年間,為作者的讀書筆記,其中記錄有作者平生寓目的諸多珍本秘笈和金石碑帖,凡141則。作者自謂“隨得隨抄,初無義例,叢零掎拾,自備遺忘”,因其抄錄了這些罕見典籍中的大量遺文、題跋,由此保存了一份珍貴的版本學和金石學資料。
此書傳世有兩種本子:一是咸豐六年(1856)蔣氏別下齋自刻本;一是光緒九年(1883)江陰繆荃孫輯刻《云自在龕叢書》本。
蔣光煦(1813—1860),清著名藏書家。字日甫、愛荀,號雅山、生沐、放庵居士,海寧硤石人。10歲而孤,母馬氏親自課讀。太平天國時,避居鄉間,聞藏書樓被焚,嘔血而亡。
諸生,候選訓導。少孤好學,凡音律、博弈、雜藝、詩文莫不涉獵,繼而專意收藏金石書畫,10余歲即開始藏書,得其從叔蔣楷大半藏書外,又加意搜求,數十年先后積古籍達5萬余卷。延聘學者張叔未、費曉樓、翁小海、管芷湘等為其鑒別和整理藏書。建藏書樓為“別下齋”、“雙峰石室”、“頤志居”、“北苑夏山樓”,其“思不群齋”專藏明刊本、抄本及其他善本。最多收藏達10余萬卷,名刻善本居半。其祖父蔣開基所建藏書樓有“衍芬草堂”,至光煦輩收羅尤勤,“別下齋”藏書與同宗兄蔣光焴之“衍芬草堂”齊名。錢泰吉、俞樾、邵懿辰、錢熙祚等學者至其家,見其所藏多影宋抄本、刻本,極為推重。
輯刻有《別下齋叢書》,《涉聞梓舊》,編校精當,為藝林所重。還刻有《甌香館集》、《群玉堂、英光堂(米芾)殘帖》;著有《東湖叢記》、《斠補隅錄》、《花樹草堂詩稿》、《別下齋書畫錄》等。
刊刻《別下齋叢書》,收書28種90卷,為前代及同代人著作,多詞學專著。先輯為《宜年堂叢刊》,后經重編成此書。另刊有《涉梓舊聞》叢書,收書25種100卷,是《別下齋叢書》的續編,主要收金石考訂和金石之作,校勘較精。刻《群玉堂英光堂殘帖》,為研究書法提供了資料。藏書印有“放庵居士文房之記”、“別下齋藏書印”等。惜所藏圖書和刊刻圖書的版片于太平軍起義時,悉被毀于兵火。著《別下齋書畫錄》,管廷芬為之作序,并敘述其藏書源流甚詳;《東湖叢記》“皆記其所見異書秘籍,而金石文字亦附見焉”,該書與錢泰吉《曝書雜記》并重于時。刊刻《詩集傳音釋》、《孟子要略》、《段氏說文解字注》、《葬書》、《洄溪醫案》、《徐批外科正宗》、錢儀吉《記事續稿》、陳克家《蓬萊閣詩錄》等。輯《宋詩抄補》,另著有《甌香館集》、《斠補隅錄》、《花樹草堂詩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