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歌
成長是一場冒險
勇敢的人先上路
代價是錯過風景
不能回頭
成長是一場游戲
勇敢的人先開始
不管難過與快樂
不能回頭
行歌,在草長鶯飛的季節(jié)里喃喃低唱
到處人潮洶涌還會孤獨
怎么,在燈火闌珊處竟然會覺得荒蕪
從前輕狂繞過時光
有人說,成長,就是不停的折騰;也有人說,成長,就是不斷地掙扎。
有人說,成長,是要懂得和過去告別;也有人說,成長,不是等待痛苦過去,而是學著治愈。
有人說,成長,就是殺死“過去的自己”;也有人說,成長,就是將哭調(diào)成靜音的過程。
或許,要給成長下一個眾人皆信服的定義,是一件極其困難卻又沒有多少價值的事兒。畢竟,成長之于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意義。
有的人自覺已經(jīng)完成了成長的過程,達到了身心靈的和諧一統(tǒng);有的人認為,成長的路途是沒有終點的,終其一生都在這條路上邁步向前。
而成長,對于輕聲吟詩的陳鴻宇來說,是不是這一首《行歌》呢?
勇敢的他,已經(jīng)踏上了這一場冒險,開始了這一場游戲,嘗過了一些苦澀,也品過了一些孤獨。
那么你呢?你,是不是一個勇敢的人?
來信
青空下列車
往返無聲
忽覺夏長
而昨日煙塵
漫過白墻
小城如荒
收到你寄來
信片一張
手寫詩氤氳迷香
近況且如常
瑣碎幾行
落款處友人謹上
如常,工作談情如常
迷惘也都如常
你看許多人在路上
仍不解為何而忙
笑也困倦,舉杯如常
孤獨大都如常
你說生來是種補償
誠然才體諒
何為失望
年少時就想
聽雨靠窗
日頭虛晃
轉(zhuǎn)眼間三旬
談笑過場
可有擔當
生活以線路
織一面網(wǎng)
每個人擇食而亡
信中那故往
紙上客鄉(xiāng)
輾轉(zhuǎn)而成一張床
如常,攀附圓滑如常
模樣也都如常
你看我們都在路上
仍不解為何而忙
累也熙攘,病倒如常
世故大都如常
你說不再虛設遠方
誠然才理解
何為遠方
而想來也虛張
寄字句青蒼,暮雨遙長
人惶惑亦如常
轉(zhuǎn)眼間三旬,我寫過幾封信呢?
從最初,不知是真實還是幻想的幼年時夾雜著拼音的給關(guān)里爺爺?shù)膬尚凶郑饺缃耖g或?qū)懡o自己的那些無關(guān)痛癢的亂七八糟的幾句話,有沒有三十封呢?
如果當真細細算來,真正寫在信紙上,裝進信封,塞進郵筒里寄出去的應該有十七八封。可我用小刀小心裁開封口,展開信紙,反復讀了一遍又一遍的來信,卻只有六七封。
兩封來自初中時就開始喜歡,高中后去了軍營的那個帥氣的男孩子。
兩封來自大學時,有一年寒假回家的大巴車上認識的東北林業(yè)大學的學長。
一封來自初中同班一年,高中同班一年,至今仍然要好的事業(yè)有成的好兄弟。
還有一封來自四川地震后,跟學校結(jié)對幫扶的一所震區(qū)小學的三年級小姑娘,我們的名字里還有一個相同的字兒。
我想,每個人都是期待來信的。在收發(fā)室的信箱里看到寫著自己名字的信封,看著經(jīng)過了小半個中國的郵戳,激動的心情肯定是難以言表的。
然而如今,網(wǎng)絡發(fā)達的數(shù)字化時代,接收一封手寫長信,仿佛變成了一種久遠年代遙不可及的夢。
可是,我多想在來信的背景音里,看著那封友人謹上的手寫詩,沉醉不醒。
你只是經(jīng)過
睡房一端
被日光瀉滿
啤酒幾罐
你的詩寫 我都亂彈
唱碟旋轉(zhuǎn)
你忽而向晚
來去也慢
暮色弄臟 冬夜被單
經(jīng)過
兩人聽窗圓滿
途經(jīng)過臂彎
經(jīng)過
盲目平淡喜歡
一滴點波瀾
來信燒完
再消磨苦短
舊日遺憾
隨緣撩散 可有清還
在我身畔
你客居一段
夜車星繁
寂寥閃爍 時而晦黯
經(jīng)過
小雪街燈取暖
途經(jīng)過癡纏
經(jīng)過
玫瑰霧色晚餐
去不到晚安
只好 各自聚散
也好 各自無關(guān)
在很多個白日夢里,我都幻想著有一個溫暖的少年,用吉他彈唱那首為我寫就的長長的淡淡的情詩。
陽光透過大片的落地窗灑在他身上。他有健康的發(fā)光,干凈的棱角,修長的手指。
或許應該說,每一個懷春少女的夢里,都曾出現(xiàn)過一個美好的少年吧。
他,可能是一個成績優(yōu)異的三好生,也可能是一個逃學斗毆的壞小子。
可無論是看上去十全十美的好,還是所謂的十惡不赦的壞,在一個小鹿亂撞的少女心里,都美好得仿若雨后初霽的那道彩虹,或者那個腳踏七彩祥云的至尊王子。
因為,他有著一種她怎么努力也難以企及的陽光向上的力量,而他,有著一種她無論怎樣都不敢嘗試的放肆灑脫的勇氣。
然而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真的就如同是兩條相交的直線,一經(jīng)交匯便漸行漸遠。
他,依然抱著那把舊吉他,左手指尖的老繭退了一層又一層。
而她,則懷抱著熟睡的稚嫩嬰兒,上臂的力量一天更勝過一天。
他們,從沒有說過玫紅色的晚安語。只是,各自聚散。各自生活。各自無關(guān)。
霓虹深處
八通線要去哪里
滿載著倦意
開往沉寂
惶迫中見慣疏離
少有言語
電臺商線開發(fā)區(qū)
巨幕前螞蟻
吞吐塵氣
為一口食的尋覓
困于罅隙
理想的街店拆完又筑起
近些年老友也不再常聚
紛繁情愛里如果無所依
我曾經(jīng)以為
遺憾給我往事
生活也不會
吝嗇一點誠實
卻不曾明白
昨日的刻骨已盈余
待城中換季
便已失去深意
斑馬線那方的路
聽說被管制
漠然如我
選擇止步庸常中
難以為恥
而遠在霓虹深處
發(fā)光的房子
已交錯得
需要為公平匍匐
然后仰視
電話另一頭親人的樣子
也將快老得健忘被攙持
無暇勸慰再替光陰解釋
我曾經(jīng)警惕
曾聽來的道理
以為一啟程
途中便有目的
卻不曾明白
這一刻我來過的意義
而后恍悟
無謂再提
從人群中走過一個女子
讓我想起一些很久前的事
想起一枚來不及遞出的戒指
讀研那會,莫名對家屋,家園,鄉(xiāng)土,鄉(xiāng)愁,故國,故鄉(xiāng)這些詞十分感興趣,于是讀了很多首余光中,也看了很多篇賈樟柯,甚至選修了晦澀的《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學分析》。
可是對于這些,似乎一直在流浪的我,仍然處于一種一知半解的境況里。
對于那個“此心安處”的地方,我懷著虔誠的渴望與向往。
可現(xiàn)實的霓虹深處,萬家燈火里卻始終沒有一盞家燈是為我而留。
有童年的田野,已經(jīng)是萬里之遙;有爹娘的地方,也遠隔著千重山浪。
如今的城市里,如果一直處于室內(nèi),白天與黑夜便沒有了界限,也許恍惚間,午后變成了晨起。
而季節(jié)的變換,仿佛也不再分明,熙攘的斑馬線上,你可以同時欣賞到穿短裙的少女,著長衫的青年與裹大衣的阿姨。
很多東西都不在純粹,很多感情也不再單純。
也許你還捂著那一枚來不及遞出的戒指,而她,卻已經(jīng)為別人把長發(fā)盤起。
我們拉著裝滿了書和衣服的行李,走過一個又一個路口,就著昏黃的燈光,和氣暖手。
濃煙下
秋后的濃煙引燃起詩意的啞彈
而輿論的道友他們以“孤獨”執(zhí)筆
線上盲從的趣味,將投機變現(xiàn)
朝往城鄉(xiāng)扔擲情懷的骨頭
曲解掉每一句無聊的抒情
躋身進每一場覺知的消費
嘔吐出每一段構(gòu)陷的憤怒
善忘的過來人…
嗤笑著圍觀去或熱血地倒下
漠然地前行,在大醉后出走
手持公平的油桶茍且而沉默
在最迎合的部分言笑不由己
虛榮且振作吧再不經(jīng)意刺破
每一句出口,又咽住的鄉(xiāng)音
歌聲沉痛落地再輕浮地揚起
動人的永遠只是半成品,和你
昨日擅長刻奇而無意義的口號
世故的弦一掃開嗓溢出血腥味
將詩歌譜成,霓虹深處的消遣
而批判總會取巧繞過深淵
徒步去每一方塌陷的野史
皈依過每一次信仰的勃起
再交換每一口例行的舉杯
嬉皮的青年喲…
偽善的蓋被吧或幽默的行兇
將時代分食成,油膩的糖果
捧殺偶像果腹或與先哲談情
縱欲的吟唱后,埋下頭解渴
這里急需一些更庸常的刺激
為理想的圈籠得以親手筑立
……
歌聲沉痛落地再輕浮地揚起
而我能給的,恰好大都無意義
這種類似于配樂詩朗誦的形式,《濃煙下》是我聽到的第二首。
第一首,是我至今仍然喜歡的《流星》,大冰的,對,就是那個有好幾個名叫大冰的小屋酒吧的大冰,就是那個既能朝九晚五,也能浪跡天涯的大冰。
《流星》的每一句詞,總讓人有種代入感,無論是感受滄海桑田后的風,還是回首有始無終的愛情,但多多少少還有些生者的歡愉。
可是這首,陳鴻宇的念白,卻仿佛一場葬禮上的悼詞,肅穆的黑白色,配上我不懂是哪種和弦的吉他,只能讓你的心跟著沉下來。
周圍的一切都是寂靜的,一如深秋,樹葉落盡的肅殺,一如寒冬,白雪無垠的蒼茫。
你的眼前,沒有任何色彩,只是留白,或者漆黑。
這些,跟我們紛繁復雜的日常背道而馳,卻更能讓我們從“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繽紛現(xiàn)世里分離出來,實實在在地感受一下當下的自己。
善忘的過來人也好,嘻皮的青年也好,這一刻,只有你。
PS:
其實,他還有一首《船子》,同樣驚艷,對于我來說,甚至比上面這些更討喜,于是我想私藏。但如果你有心,自然不難找。
北有極光,南是異鄉(xiāng)
燈火搖晃,遲返漁港
夜色清曠,甲板上星微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