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語:以下是我比較傾向的三個經濟派別,盡管他們的鼻祖“古典經濟派別”并未提及,但這三個大致前后相繼的學派都建立在它的基本假設上(一般,我們把“貨幣主義”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以“適應性預期”為基礎,第二個階段是以“理性預期”為基礎——衍生出“理性預期學派”)。
1.Monetarist School
貨幣主義作為第一個扛著”反對凱恩斯經濟學”的主流學派,主要在三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①.從舊的貨幣數量論(費雪的貨幣方程式到劍橋學派貨幣需求方程式)推演除了現代的貨幣需求理論,并且經過連續的實證檢驗而得以證實相關結論;
②.把預期考慮進來的增強版菲利普斯曲線,從而區分了短期貨幣的非中性和長期的貨幣中性特點;
③.通過貨幣的供需從而將相關結論擴展到了開放經濟體系,創立了貨幣主義版本的國際收支平衡理論。
2.New Classical School
新古典經濟派別比貨幣主義還要前進一步,徹底拋棄了“適應性預期”,并將“理性預期”這個革命性因素放在經濟行為里考量。新古典經濟學派認為人是理性的,但并非能夠完全在短時間里認清相關信息,比如一般價格和相對價格,從而導致經濟會產生上下波動。
若是想要政府的經濟政策達到預期的結果,那就需要欺騙經濟行為人,從而讓他們處于“驚訝”中而達到政策制定者的目的。這樣的博弈結果是有問題的,總是欺騙經濟行為人,那經濟行為人也會對政策的可能后果進行提前解析,并且做出最優的決策,等政策真正開始施行的時候,這個政策實施的背景卻已經發生改變了。
3.Real Business Cycle School
“盧卡斯的批評”使得之后的經濟學派都在極力尋找微觀基礎,那就是宏觀經濟模型需要建立在微觀消費者和企業的優化過程中。真實經濟周期理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周期性的經濟上下波動是由于外生的因素變動導致的,如,技術進步、戰爭沖突、政府管制、自然災害等。
若新技術出現了,那勞動生產率將會得以大幅度提高,此時,需要給市場上供給更多商品的企業就會雇傭更多勞動者,那勞動者的收入就會得以提高,從而帶來消費、投資等的上升,并最終促使經濟的向上擴展。
注:這是作者的筆記,除了中文為作者所寫外,英文部分并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