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還記得上學期的家長會的主題:攜手邁過這道“坎兒”。都知道三年級上學期是一道“坎兒”,孩子們的心理變化很大,而且班級管理也很費心。我自己也覺得那道“坎兒”很難熬,而且整個學期都處于“急躁”的狀態中。臨近放寒假,看著他們自主復習,自己去制度考試目標,我也決定下學期要好好帶著他們走一段不同的路。
? ? 寒假就確定了這學期要創建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并且在班級推行一系列的閱讀計劃。開學前就把小組人員分配好了,孩子們回到教室后,就立馬調整新的座位。快三年了,第一次讓他們有了同桌。除了興奮之余,他們并不知道這樣編排座位的目的。所以就有了第一次小組談論:我們小組的工作分配?討論前,就告知他們小組中設置四個組長:學習、閱讀、生活、紀律,并且告訴他們每個組長的職責和權利。根據各自的特點和興趣,同時征得小組成員的同意。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討論,每個小組都確立了組名、口號,制定小組的公約,還有寫下了組名的寓意等等。我還利用班會課時間,詳細地解讀了小組合作該如何實行。隨即,就帶著期許開始了這段旅程。當然我的理想狀態是,一切順暢。
? ? 一個多星期過去了,孩子們對小組合作的理解也慢慢清晰了。但是問題也日漸呈現了:有些組長完全把職位不當一回事、有些組個別人還處于游離狀態、個別學習態度不佳的學生會被組員排斥等等。孩子們的新鮮感慢慢過了,對獎勵的期待勁也快過了。兩三周過后,還有多數的組沒有動起來,周五總結時,受獎勵的一直都是那幾個組。沒有得到獎勵的組,也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沒有集體榮譽感呈現出來。看到一部分受到獎勵孩子歡呼雀躍,另一群孩子無動于衷。這個小組合作的模式,還是沒有朝著我所期待的方式前行。整體呈現出來的就是,孩子們自己干自己的,并沒有團結在一起,為小組的評比付出努力。甚至有少數孩子,不把自己當一回事,覺得自己并不重要。
? ? 我心里一直擔憂著,一直用言語去鼓勵他們積極上進。也在漂流日記中寫一些鼓勵的話語,希望那些積極向上的孩子能夠幫助那些弱一些的孩子。而且自己也試圖從書中去尋找答案,嘗試著用多鼓勵、多表揚的方式去推進他們對小組評比的積極性。也正是這樣的苦惱,那天教室里再一次放《苔》這首歌時,歌中的歌詞一下子就觸到我了。“你是拼圖不可缺少的那一塊”,這不就是小組合作的核心嗎?隨即告訴他們:不管是誰,都是小組不可缺少的那一部分,每個人都很重要,都有自己的價值,都能為小組作出貢獻。當時看到有個別孩子的眼眶都紅了,也時不時去看看自己組員的反應。那時我自己也明晰了,一定要鼓勵每個孩子都成為小組拼圖不可缺少的那一塊,才能讓他們緊緊團結在一下,一路成長,一起向前。
? ? 言語上鼓勵一直沒有間斷,活動體驗也不可缺少。所以把他們帶到了室外,按照教室里的小組座位,讓他們先進行面對面地交流。說一說這段時間自己的改變,說一說自己為小組做了那些貢獻等等,讓他們對自己都有清楚的認識。隨后,和小組成員一起進行“兩人三足”的活動體驗。三根綁帶,四個孩子,腳綁腳,肩并肩,手拉手。讓他們在這樣的活動體驗中,知道四個人團結在一起的力量是有多么強大,而且也要讓他們知道自己很重要,自己也不可缺少。這個活動體驗會不定期的進行,讓他們從四人合作到八人合作,隨后人數日漸增多,期待著所有的孩子都能夠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 ? “你是拼圖不可缺少的那一塊”、“用你的名字命名色彩”、“夢是指路牌,為你亮起來”。這個學期就帶著這首由清代詩人袁枚的《苔》所改編的歌曲,走進了已經在寒假就預想過的學期。接下來我也要帶著孩子們繼續聽著這溫暖的旋律,唱著這感人的歌詞,一起成長,一起為夢想前行,一起用閱讀點亮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