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書非借不能讀也。也就是說,書不是借的就不會認真去讀。這聽上去挺有道理的,我們常常買了一堆書回來卻束之高閣,而偶然向朋友借的書卻因為惦記著要還,也想跟朋友討論書中內容而很快就讀完了。然而,有一本書中卻提倡:想要養成好的讀書習慣就要不借書。這本書就是《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是一本教你如何提升閱讀效率,牢記書中內容的書,書中介紹了多種閱讀和做筆記的方法,讓你不但能牢記書中內容,還能夠付諸實踐。
這個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知名講師大巖俊之,大巖俊之是開發讀書法,思維導圖,各種記憶等能力的講師。2010年獨立創業,開展了更多的讀書,講座活動。2013年起,成為指導教學的講師。然而,有意思的是,學生時期的大巖俊之,是一個“不讀書”的人,閱讀能力基本為零。也就是這樣低起點的人,通過堅持不懈地整理讀書的方法,付諸行動,后來卻能夠每年閱讀300本以上的書,成為了“專教讀書”的講師。在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中,大巖俊之整理了這些“化腐朽為神奇”的閱讀方法,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爭取早日成為學霸吧。
一、?如何提高讀書效率。
從小學開始,我們每學習一本書,就是從第一頁開始,熟記,背誦到最后一頁。然而,這樣的學習方式只適合學生時代。自從工作之后,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留給閱讀的時間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學習高效閱讀方法勢在必行。
1,?要有時間意識,通過目錄,序言快速掌握書中概況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要是下班之后有約會,那天的工作就會特別高效完成。因為你知道你的時間只能到下班之前,如果工作沒有做完你就不能去約會。這就是有時間意識帶來的高效率。所以,如果在讀書之前,我們就給自己限定了時間,那就能夠集中精神,更加高效地閱讀。
2,?根據讀書目的,只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在讀書之前,明確自己的目的:想在這本書中學到什么?帶著目的快速找到答案之后,集中“火力”讀懂讀透答案,這樣有取舍,閱讀效率才會更高。
3,?不借書,自己的興趣比他人推薦更重要
不借書,是因為對我們有用的書都會不止讀一遍,每次重新閱讀都會有新的理解,如果是借的書,看完就要還了,就很難再讀第二遍了。而且,想要讀書效率高,就需要在書中做筆記,做記號,不是自己的書,就只能看看,不能在書上做筆記。所以讀書就要買書。在買書的時候,自己的興趣比他人推薦更加重要,把他人推薦作為參考,親自去實體書店翻翻書,才能確定是不是“對的”那本書。
二、?怎樣做讀書筆記
1,?在書上做記號
小時候,老師教我們要愛護書籍,于是,每次買書都小心翼翼地看,看完后書還是全新的,像剛買的一樣。但其實,在書中留下你閱讀后的痕跡,才是物盡其用,才真正算是“愛護”書籍。在書中做記號能夠幫助我們快速找到書中重點。劃線,折頁,寫關鍵詞……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去做,去特制一本專屬自己的書吧。
2,?寫下摘抄和感想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即使你看上十遍,也許也沒有寫上一遍記得牢。而想法是稍縱即逝的,你如果不馬上把它寫下來,這個想法可能就煙消云散了,這樣的話,你有再多的好想法也不會實現的。所以,別嫌棄抄寫浪費時間,你讀了十多遍,都還沒有記住內容,那才是真浪費時間。
3,?制作思維導圖
顧名思義,思維導圖就是把我們腦海里的想法用可視化的圖形呈現出來的思維工具??梢允謱?,也可以用軟件制作,這里推薦幕布,非常簡單易上手,連小白也可以輕松搞定。
思維導圖最大的作用就是幫助我們梳理想法,激發創意。而規則就是盡量用單詞表達,多用符號,圖畫記錄。
《實用性閱讀指南》中介紹了制作思維導圖的三種方法,我把它們概括為:目的法,章節法和要點法。以“巖俊之最常用的方法——目的法”為例,我們來學習怎樣制作思維導圖:
首先,寫下書的基本信息,書名,作者,出版社,批次等,
其次,寫下自己的讀書目的,深入思考目的。
然后,梳理關于“目的”的答案,最后,思考對于書的總結和感想。
這就是制作思維導圖的步驟啦。下面是我自己根據目的法制作的思維導圖。
章節法:就是根據書中的章節,把書中信息整理出來。適合思維導圖新手,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把握書中主線。
要點法:根據你認為的書中要點,把書中信息提煉出來,可附上書中金句。用這種方法整理的思維導圖是“個性定制”型的,適合用來提煉書中亮點。
三、?怎樣牢記書中內容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苦惱:這本書我看過,然而對書中內容卻忘得一干二凈了,唯一記得的就是我記得我看過了。怎樣避免出現這樣尷尬的場景呢,大巖俊之有辦法:
1,找到重要的20%,反復閱讀
一本書中重要的內容只有20%,提煉要點后記憶會更加方便快速。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看完一本書20分鐘后,你就忘記了42%的內容,1天之后,忘掉74%,1周以后,忘掉74%。也就是說,如果不重復閱讀,1周以后,我們就忘掉了書中大部分的內容了。因此,想要牢記內容,就要重復,重復,再重復。
2,?帶著情感閱讀,整理成故事記憶
人情緒波動越大的時候,大腦會記得特別牢。想想看,小時候去春游,被挨打的事是不是都記得很清楚,因為那就是你情緒波動大的時候。而整理成故事會方便記憶,自己創建故事,會讓知識點變得更加有趣,也會產生情緒波動,有利于記得牢。
3,?以向他人復述為前提閱讀
最好的學習方式是教會別人,而最好的記憶方法也就是時刻準備告訴他人。以向他人復述為前提閱讀,就加深記憶,也能促進自己對重點內容的思考。
4,?用首字母或縮寫記錄,創建形象聯想記憶
做會議記錄的時候,通常會用縮寫或首字母記錄,這樣會更加快速。而創建聯想記憶也是調動想象力把內容和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聯系在一起。當你看到這些物品的時候會刺激回憶起內容。
四、?怎樣讓理論落實到行動。
1,設定行動目標,想像目標達成
從書本里發現行動目標,利用聽覺,視覺等五感想象目標達成后的場景。想象的場景越具體,越有利于激發行動的動力。
以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為例,設定行動目標為掌握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寫出書評。
2,思考與目標的差距,制定出具體行動計劃
明確現在的位置,用百分比表示,思考現狀與目標的差距,制定出具體的下一步行動步驟,多發散思維,寫下目前可以做的事。
以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為例,現在的位置是10%,僅能夠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具體的行動計劃是在閱讀完之后重新閱讀,運用做筆記技巧,梳理出書中邏輯,按照書評框架寫出書評。
3,?細分行動,明天就做
把行動計劃細分到明天就可以做的步驟,從步驟中選出最想做的一條,明天就去做。人至“踐”則無敵,只有實踐了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
以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為例,明天就做的是重新時用劃線和折頁做筆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b>我們只有好好實踐書中的內容,才能夠真正掌握書中知識,讓書籍“物盡其用”,讓我們成為懂得很多道理,所以理所當然過好一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