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圖所示,2017年8月17日通過B超檢查確認,我確定成為“準爸爸”了。從那一天開始,我們就開始為Ta(直到出生時我才知道是女兒)的出生做各種準備,比如辦居住證、生育服務單、母子健康手冊、確定生產醫院(北京醫院很緊張),然后就是每月定期的產檢等事情,一切都還是比較順利的。
孩子的預產期就在2018年的3月底和4月初,全家人都在盼著Ta如期而至,然而Ta好像并不想那么早來到這個世界,又或者是Ta還很享受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光,Ta就是沒有要出來的跡象。
4月1日的時候,妻子讓我猜哪天會來,我其實也不確定,但希望Ta早點來,所以就說3號之前,然而3號那天依然沒有動靜;5號是清明節,我們希望Ta6號來,結果還是沒來;7號是我的農歷生日,以為Ta想和同一天生日,結果還是沒來;9號周一,我們去醫院檢查了,醫生建議住院,采取一定的催產措施,因為已經是40+6周了。
4月9日下午我們辦理了入院手續,第二天也就是10號,依然沒有反應。其實,我們內心有點著急了,但感覺還好。11號開始從早晨9點多一直打催產素到下午4點多,就這樣在催產素的幫助下,我們期待Ta晚上可以發動,然而依然沒反應;12號又催產一天,依然沒反應;13號同樣是沒反應。
其實,我們的內心已經不僅是著急了,而是像絕大多數父母一樣開始胡思亂想,比如會不會出意外呀,到底怎么辦呢?是繼續這樣等嗎?等太久會不會出問題呢?如果選擇剖腹產對Ta是不是不好呢?
等待的不確定性越大,越是讓人煎熬。最終,經過和醫生的商量,我們決定14號再催一天,如果再沒反應,就選擇主動請Ta和我們見面了。
14號的白天就這樣過去了,晚上也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天亮了,Ta選擇了讓我們主動一些,于是,15號上午我們簽了很多風險文件就進了手術室,其實手術的時間只有不到一小時,但在手術室外等待的時間感覺很漫長,又開始胡思亂想,甚至我都提前去想過最壞的結果。然而幸運的是,9:59分醫生告訴我們她來了:女孩,3680克,也就是7.3斤多一點,母女平安。
那一刻,其實我似乎并沒有太激動,只是感謝沒發生什么意外,她還是安全的來到這個世界了,我從“準爸爸”正式晉升為“爸爸”了。
在我還沒教女兒什么道理的時候,我覺得她卻先教了我一堂非常重要的課:
我可能和你的預期或者期待不一樣,你要慢慢理解和適應,而類似的情況才剛剛開始。
如果她會說話,她可能還想對我說:
未來我也許不會如你期待的都聽你的話,你要慢慢理解和適應;
未來我也許不會如你期待的那樣愛學習,你要理解和適應;
未來我也許不會如你期待的那樣不早戀,你要慢慢理解和適應;未來我也許不會如你期待的選擇你認為好的大學和專業,你一定要理解和適應;
未來我也許不會如你期待的那樣選擇你認為好的工作,你一定要理解和適應;未來我也許不會如你期待的那樣按照你希望的節奏結婚和生子,你一定要理解和適應;
未來我也許不會如你期待的那樣健康、快樂和成功,你一定要理解和適應;
......
在這里,我想說:女兒,感謝你在剛出生時就給我上了這一堂非常重要的課,正如我給你起的名字“伊然”所暗含的一層意思就是“無論你做出了什么選擇,我依然會支持你、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