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完了《軍師聯盟》,作為一個多愁善感的偽文藝青年,感觸良多。
最初我對曹操那個時代的歷史了解并不多,也從來不感興趣,自從追了這個劇,我在百度幾乎把劇中人物的歷史背景扒爛了,從劇情和史料中,那段年代久遠的故事在我腦海中漸漸清晰,因為這個劇,讓我增長了一段歷史知識,激起了我主動了解歷史的欲望,我覺得這是歷史劇的作用之一。
隨著《軍師聯盟》的完結,網絡上的吐槽與不滿也隨之而來,輿論大部分認為劇情與歷史差別太大,且劇中個別人物性格與歷史原型完全不符,可見大家的歷史知識還是很淵博的。當然這些只是大家茶余飯后的話題,最讓人感慨是劇中主角的情感糾葛,文有柏夫人,武有張春華,渣男司馬懿咋不上天呢?
編劇腦洞之大,早已突破天際。司馬仲達老兄的志向和抱負,上接青云,下懷江河,帳中還有柏夫人與張春華兩位女中豪杰。在劇中,張春華自小便有春小太歲之稱,武力值MAX,不管什么五子良將,都不入御姐春華之法眼,曹營東吳,說來就來想走便走,殺伐決斷,力壓東吳諸將,動輒劫法場視百萬曹軍如無物,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而柏夫人,更是女中諸葛亮,不出門而知天下事,與魏王談笑風生,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張春華、柏靈筠,二者得一可安天下!這一文一武兩位夫人已可敵千軍萬馬,司馬懿還怕啥諸葛亮,即使曹操在世也能干趴下,早就能一統天下稱孤道寡了。“雖距千里,但心尚你”,此情此意頗有夏雨荷“蒲草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矢志不渝。司馬渣男真是好福氣,坐擁兩大美女,這么忠心耿耿,死心塌地,有文有武,文能定國可敵諸葛,武能安邦賽張飛,別的人還玩個屁啊。
奈何生逢亂世,家國未定,何談兒女私情。仲達兄胸懷謀略,志尚高潔,??挥袘n天下心。識拔人才,智抵諸葛亮,多次征伐有功,為大魏國的農耕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經略之才可謂遠矣。于國而言司馬懿是托孤重臣國之棟梁,雖然司馬懿于政事上頗有遠見卓識,但在感情上卻不能算個正人君子,他對于結發妻子的態度與其重權高位之尊毫不相符。
在電視劇中,司馬懿是一個怕老婆的男人,動不動就對老婆下跪,下跪的時候為免別人進來尷尬,往往還拿一支簪子,外人進來就說自己給媳婦找簪子。對媳婦那是言聽計從,曾對張春華說:“我希望我的耳朵一輩子都在夫人手里”,也曾許諾納妾不同房,他也曾說夫人于他不止情誼,還有恩義,若沒有夫人,怕是司馬家早就散了。作為司馬懿的女人,要頂得起一片天。這對亂世伉儷在波瀾詭譎的朝堂博弈中心心相印。正是如此深情的鋪墊,后面的巨大反差讓我一時無法接受。亦為張春華感到心酸。
然而對于大多數男人而言,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是個顛撲不滅的情愛真理,司馬懿也是如此。姬妾柏夫人在他眼中如同心口的朱砂痣,如同窗外的明月光,而春容不再的原配發妻張春華則是墻上的蚊子血,身上的白飯粒,色衰而愛弛原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在最后一集中,張春華深夜將夫君拒之門外,她默許司馬懿與柏靈筠同房。司馬仲達也終于對柏靈筠道出了最常情的告白,兩人也算修成正果??吹竭@里,屏幕上滿滿是吐槽的彈幕,大家對司馬懿此舉充滿了鄙夷,我也無法接受司馬懿心里真的能再裝下另一個女人,曾經的他對張夫人那么情真意切全心全意。
一個男人的寵愛與關注,真的那么輕易的就能被另一個女人奪走么。第一部以司馬懿與柏靈筠的終成眷屬結尾了。這樣的結局算不上完美,還有一些悲涼與心酸。張春華把司馬懿拒之門外那一刻,她的悲劇也正式開始了,同床共枕二十余載,夫君的心理她再了解不過,她只能以這樣的方式默許了兩女共侍一夫。一個人的漫漫長夜那么冷那么長,孤燈相伴,從此這個男人的深情貼心、喜怒哀樂、長情陪伴都不再為她。隨著司馬懿的事業越來越趨于穩定,在朝堂上的威望也越來越高,司馬懿不再是那個處處需要她保護的文弱書生,張春華終于要守得云開見月明了,然而生活不會讓你過的很舒服,就在此時,司馬仲達也要開始作妖了。
作為司馬懿背后的女人,張春華不僅要保護丈夫,還要面對朝堂的爾虞我詐。張春華其實希望他能解甲歸田,過著簡單平淡的日子,奈何司馬懿心系天下,為了夫君的宏圖抱負,甘愿做一個在他身后默默支持他的女人。局勢動蕩之時,司馬懿動不動就被下了大獄,張春華日日提心吊膽,默默的守護著司馬家,日復一日毫無怨言。這樣一個命運多舛的女子,她的一生令人欽佩,也同樣令人扼腕嘆息。
相傳某次司馬懿臥病,對于心懷奇謀慣于裝病的司馬懿來說,無人知曉這究竟是又一次的套路,還是上天要讓他慣常的謊言懲罰,張夫人前往探病卻換來丈夫的惡言相向:“老物可憎,何煩出也!”這句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長得丑不是你錯,但是出來嚇人就不對了,在司馬懿眼中,既然妻子已年老色衰,就該閉門不出。
司馬懿的話甚是傷人,他已全然不顧結發之情,也忘記了這么多年來妻子為他付出的心血。此言一出,張春華憤懣不已,她以絕食向那個無情無義的男人抗議,讓人欣慰的是兒子們誓與母親共進退。對于那個年代的女人來說,于丈夫針鋒相對,無疑是一場必輸的戰爭,但有了兒子們作為籌碼和臂膀,或許還有轉機。在這場家庭的交鋒中,最終以春華母子的同仇敵愾勝利告終,事后司馬懿吐槽:“老物不足惜,慮困我好兒耳!”
這樣的反差,作為一個女人,我是無法接受的,我知道張春華也是不能接受的,像她這種貞烈的女子,骨子里本就有幾分女中豪杰的英偉,也許在那個年代,她有許多的無奈與不得已,只能選擇默默隱忍。不管怎樣,兒子們誓張春華后半生的寄托與屏障,也是她春華逝去最好的果實。
張春華病故時五十九歲,葬于洛陽,雖苦于愛情,卻暖于親情。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枝頭雖已無花,卻有滿樹果實豐茂,這便是她命中的歸宿,不完滿,卻也幸運。
司馬懿少有才名,老來狠辣徹底黑化,對糟糠之妻鄙夷嫌棄,戕害與自己政見不同的朝臣,開始了自己的政治轉折,逐漸建立起他的司馬王國。如此看來,司馬懿對待發妻的反差態度也就不難解釋了,所以說哪有那么多婦唱夫隨舉案齊眉啊。
事后才知道,有些人一旦錯過,多么謝天謝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