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回來,一直無法進入狀態,整個人每天睡不醒,沒讀書,沒學習,只能臨時抱佛腳啦……
【Step1】選摘
知識與知識是不一樣的,有些知識比其他知識的威力更大。少數的知識能夠給我們帶來關鍵的影響,這就是臨界知識。
中國過去30年的社會發展,從認知優勢的構建角度看,大概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知識數量構建認知優勢;
第二個階段:知識獲取速度構建認知優勢;
第三個階段:知識深度構建認知優勢。
對于同一個產品和項目,理解的深度不同決定了結果的不同。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知識改變命運,然后在知識大爆炸時代,改變命運的不再是知識數量這一維度,更重要的是知識的深度。在這個時代,我們必須對知識進行管理,不是以往那種對知識進行收集,分類,保存,而是通過管理知識提升我們的認知深度,進而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這才是知識管理的核心。
有深度的認知能力是在分析問題的時候,能夠跳出問題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況;在尋求答案的時候,能根據理由可信度判斷是否接受這個結論。
所謂臨界知識,便是我們經過深度思考后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
臨界知識是提升認知效率,撬動效能的杠桿點。20%的知識比80%的知識更有用,我們要做的是花80%的時間,用在這20%的關鍵問題上,而不是平均地把時間花在各種知識上。
斜杠是結果,不是原因,是提升認知深度的結果,而不是追求多元化的結果。斜杠青年應該更加深入探索,而不是簡單追求多元的結果。多元的經歷如果不能幫助我們提升認知深度,從長期來看,那也是低效的。
一開始就能帶來直接利益和誘惑的事情,很可能要拿未來的機會做代價。
多元跨界更形象的說,叫: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我們一生需要學習三個級別的課程:
1.公共基礎課,執行能力。就是我們每個人每天用到的執行能力,比如時間管理,資料保存,商務禮儀,溝通談判等;
2.專業必修課,專業能力。指能夠打完整戰役,解決系統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領域里,你要跨學科的思考,解決問題,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
3.通用必修課,結構能力。就是要掌握臨界知識,認知事物更加底層的結構與規律。
執行能力,專業能力,結構能力我們都應該學,二八定律告訴我們,20%的知識決定80%的結果,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結構能力和專業能力的學習上,通過掌握臨界知識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投入80%的時間學習執行能力,投入20%的時間不完全的學習專業能力,而幾乎沒有投入時間提升結構能力。
【Step2】思考
自己之前的學習,更多的是碎片化的學習,包括個人的發展,也是更傾向于多元化,而不是深度發展。我最近常說,自己最大的一技之長就是在各方面都有所涉及,不深卻廣,看完書發現,這并不是所謂的優勢。
知識大爆炸時代,廣只是必備的基礎之一,只有在知識的深度上下功夫,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管理,提升我們的認知深度,進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才能更具有競爭力。
【Step3】行動
改變自己的認知,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從廣到深,讓自己一個人具備一支隊伍的戰斗力,才能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具有競爭力,站穩腳跟,獲得更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