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年歲漸長,不再懼怕談論死亡這個話題。
前幾天,娘與我微信視頻閑聊,談及她的飲食起居。娘身受兩種惡疾的襲擊,經過手術治療以及放療后,病情雖說得到了控制,但后遺癥頗為嚴重。喉嚨干澀,吞咽困難,細碎的瘦肉也吞咽不下去,只能喝湯,或吃點半肥瘦的肉。晚上睡覺喉嚨干得難受,必須在床頭放上一杯水,難受時就喝幾滴,沾沾嘴唇,緩解一下喉嚨干澀的癥狀。此外,手術后娘還失去了控便能力,隨時可能大便,無法控制也無法預知。娘因此不敢輕易外出,外出必穿紙尿褲。娘這帶病生存,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娘年輕時,吃夠了生活的苦,未曾想,暮年時,還要飽受疾病的折磨。所幸娘性子堅韌,這點病痛,她尚能扛,很少抱怨,默默承受著。今年春節后,娘留在了老家,沒再跟隨我和小弟到一線城市來,而是與二弟一家子生活在慢節奏的小城。因此,今年以來,我要想與娘見上一面都難,常常以微信視頻形式“見面”。
娘幫著弟妹做家務,弟妹早出晚歸地上班,腳不沾家,也顧不上一家老小,她便負責買好菜放冰箱或者補充生活物資,怕娘拎不動,其余一切由娘搞定。娘在家洗衣做飯,打掃屋子,忙忙碌碌。娘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始終不改簡樸勤奮的習性。
娘的精神狀態尚好,只是消瘦了許多。娘不避諱談論死亡,在視頻中對我說,她病痛多,隨時可能離開這個世界。喊我別給她買衣服了,怕穿不了多久。人一旦死了,誰也不要死者生前的物品,還是別買,純屬破費錢。她又解釋說,不是害怕死亡,就怕死得痛苦,只要安然地離去,倒也并不可怕,反正死亡是人人必經之路,沒什么好焦慮的。說完,娘放聲大笑。
娘就這般爽朗,笑著與我談論“死亡”這個神秘話題,仿佛死神與我們毫不相關似的。殊不知,死亡才是我們最終的歸宿。
喬葉在她散文中曾說:“從十五歲父親去世,我認識并領教了死亡,也開始明白,原來,我不是一下子死去,每一個人死去,都帶著一部分的我。我就是這樣慢慢死去的:他們每一個人的死,都帶走了我的一部分活。”
說得多好,而我倒認為,身邊每一個人的去世,都會促使我珍惜當下,活出精彩;身邊每一個人的離去,都會令我增加一部分能量,我會帶著他們那一份獨有的美好一并活著,延展我生命的寬度與長度,活得更有質感。類似于你讀過的每一本書,經歷過的每一件事,組成了有別于過去的全新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