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兩個年俞古稀的奶奶在等公車。
奶奶A說:“聽說最近拍證件照很便宜?!?/p>
奶奶B說:“那個照挺好的,死了放大了做挽照?!?/p>
奶奶A說:“嗯。”
······
節(jié)儉一生的老人,連后事都在說要怎么節(jié)儉,真的是把節(jié)儉當(dāng)成了常態(tài)。
而且兩人說得那么坦然,那么隨性,好像在談?wù)撝患c自己毫不相關(guān)的問題。想來也許是活過了那么悠長的歲月,所以,談?wù)撍郎绱嘶磉_(dá)。
生活在儒家文化中,我們對死的話題幾乎是不談的??鬃泳驼f:“未知生,焉知死?”從而避免了人一生中幾乎是最沉重的話題。
我,我的朋友圈都不會討論這樣的話題,我會想到這個話題,夢到這個話題。想到我死后會去哪兒?在夢中想到我獨自一人漂泊無依,魂靈不知歸向何處還會被嚇醒。這其實就是回歸到了那三個最基本的哲學(xué)問題: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將到哪兒去?至今沒有解答。
中國人常有“葉落歸根”、“魂牽故鄉(xiāng)”這種根的意識,這種意識深深扎根于國人心間,不輕易離開,尤其是在鄉(xiāng)土中國,有土地,有家人,許多人從出生到死亡,一直守候在同一個地方,從未想過會在他鄉(xiāng)度過這一生。他鄉(xiāng)、他方只是一個驛站。也許是這樣的意識,給他們帶來了深深的安全感?!皩⒌侥膬喝ァ钡膯栴},迎刃而解。從前的人是身體發(fā)膚一起埋葬于家鄉(xiāng)的黃土,現(xiàn)在的人化成灰土埋葬與黃土之下,幾縷青煙在故鄉(xiāng)的天空消散,以示與家鄉(xiāng)的聯(lián)結(jié)與永恒的守護(hù)。只是我們活著的人永遠(yuǎn)無法知道真正在地下的那一刻,內(nèi)心是否得到了真生的慰安。
偶然間聽老人說起“死”,在鄉(xiāng)間,這是一個沉重且“不吉利”的話題,不必放在心上,嘴邊,也許在某個無法入睡的深夜,你閑來無事,在萬籟俱寂中,忽而跟我一樣想到了這個話題,那就想想唄。
清明前夕,又逢下雨,想起逝去的親人,安好吧!
附錄2014年的一篇文章
《那些睡不著的日子》
我的睡眠一向很好,無論秋冬春夏,無論外界喧囂,我總能安然入睡。而明早醒來,兩眼清明,對著鏡中之人莞爾一笑,新的一天便又開始了。我們正值“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jì),無論生活經(jīng)歷還是人生閱歷,都似乎少了一點。真正能讓我們“愁到深處”的事,近乎寥寥。但總有那么些個日子,讓我們睡不著……
前些時候,忽然面對親人的離世。親眼目睹爺爺在病榻前最后的掙扎,也親自與家人一起送走爺爺?;秀庇X得,人生一世,仿若浮萍,漂浮四散,免不得幾場顛沛流離,富貴繁華自不奢求,順其自然。最后,一切都?xì)w于雨露,歸于寧靜,歸于塵土。劉亮程說: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我們幫不了誰。初讀,只覺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薄涼,這種薄涼,透徹心扉。但我似乎懂了,爺爺?shù)牟⊥次覠o法替代,他日益年老,寒風(fēng)在他生命中肆意侵襲,我無力亦無法阻擋。最后,寒風(fēng)在他的生命中由吹徹變?yōu)橄?,毫無情面,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深夜悄無聲息之時,總會想起在床前我去握他手的一幕。我輕輕地握住了他蒼老的,干癟的手,輕喚爺爺。他一直沉默著,沒有言語。我明顯覺得掌心的溫度漸漸升騰起來。爺爺?shù)氖治盏迷絹碓骄o……他的眼神,一直與我默默對視著。那是嘗盡人間艱辛的老人對生的堅強,對死的掙扎啊!那是他最后的期盼與留戀?。∮谑牵以僖菜恢恕?/p>
忽而想起有個老師與我們講“離別”,他說:我們害怕每一次的離別,是因為我們害怕失去,害怕失去后無所適從的感傷與慌亂。如果失去終不可挽回,我們只能抓住還能擁抱的每一刻,體會過程中的美好。
我們的人生行旅,目送著別人,也在他人的目送中。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別離中越別越遠(yuǎn),最后,成永別。在經(jīng)歷每一次離別之時,無論我們表面多么淡漠無謂,無論我們走得多匆忙,內(nèi)心多焦急。但是,在轉(zhuǎn)身離開的那一瞬,心中還是會有淡淡的哀傷。
經(jīng)歷過永別,開始害怕每一次的離別。害怕此去一別,歸期難說。在離別之時,懂得多道一聲珍重!多少孤獨的行旅,各自珍重!
y??Y??sL?v